当前位置:

交通40年丨老公路人讲述公路养护新变化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苏敏 编辑:陈珏 实习编辑 曾拥璇 2018-11-02 16:55:4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海波 通讯员 苏敏 长沙报道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湖南道路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的40年。40年间,湖南道路交通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视角折射大时代,近日,我们采访到1968年便开始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罗王苟,以公路养护为切口,一起来看公路事业大变迁。

六七十年代,修路主要靠人力肩挑背驮。图为1977年修建的炎陵县第一条公路隧道。(炎陵县公路局供图)

六七十年代,锄头、铁锹和畚箕是以前的养路工人的“三大件”。(炎陵县公路局供图)

那时候公路等级较低,以泥结碎石路居多,养护压力大,碎石很容易被车压出跑道,施工主要靠人力。(炎陵县公路局供图)

现在,各种专业养护工具层出不穷,公路养护逐步机械化、精细化。(湖南省公路局供图)

  养护工具

  从肩挑背驮到机械化

  “从过去的肩挑手凿到现在机械化操作,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对比起昔日和现今的公路养护情景,1968年便开始从事养护工作的罗王苟感慨不已。40年来,湖南的公路养护工具经历了重大变革。

  罗王苟介绍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养路的材料需要自己找。那时候公路养护需铺砂面石,因为没有机械,养路工就只能用“土办法”。用绳索把人吊在崖石的半空中,打出一个炮眼,把炸药放进炮眼里,把引线埋起。随后点燃引线,把崖石炸酥,然后用钢钎将炸酥的石头撬开,将石料拉到路上,又一锤一锤敲打成颗粒状后,用木轮车拉到各路段用于养路。

  在路边弯着腰,低着头,叮叮当当拿着锤子一点点敲打碎石,是那个年代常见的情景。

  那时候公路等级较低,以泥结碎石路居多,养护压力大,碎石很容易被车压出跑道,需要的养护工人也较多,公路日常养护设备非常简陋,施工主要靠人力。锄头、铁锹和畚箕是养路工人的“三大件”。

  1978年以后,有了小型破碎机,养路工人丢弃了用了多年的锤子。

  到了20世纪末,小型机械化养路工具伴随着公路硬化和专业养护队的产生层出不穷。进入新世纪后,养路逐渐实现了机械化。到如今,扫路用上了“旋风”扫路车,除草用上了割草机,修补坑槽用上了铣刨机、灌缝机。

  这些机器把养路工从繁重的养护劳动中解放出来,养护工具的变迁,也让养路的质量更高、更有技术含量,让广大老百姓告别泥土路走上了沥青砼路,再也不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路用材料的运输经历了从板车、土车到拖拉机再到如今的综合养护车、双排座运料车的不断升级。(炎陵县公路局供图)

  运输工具

  从人力板车到汽车

  没有机械时,路用材料的运输主要是人力板车和土车,像罗王苟那一辈的老老养路工都有板车拉石头的经历。在那时候,谁能有一辆驴子拉动的大板车,胜过现在拥有宝马车的荣耀。

  1973年,罗王苟所在的炎陵县公路局有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1975年,又来了一辆10匹马力的“小四轮”拖拉机,运输砂石料不再用板车和土车。后来,就有了四轮的汽车。

  从板车、土车到拖拉机再到如今的综合养护车、双排座运料车,养护运输工具不断升级,把养路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也有效提高了养护质量和效益。

以前养路工人住的是农家老式土砖房,四面墙壁透风。图为炎陵县公路局耕熟岭工班旧址。

现在养护工人的住所如同“小洋房”,学习室、娱乐室、会议室、食堂、电脑、空调、宽带等一应俱全。图为炎陵县公路局中村养护站。(湖南省公路管理局供图)

  工班住所

  从“路棚”到“小洋房”

  40年来,养护工人的住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前养路工人住的是农家老式土砖房,上班的地方远,就随遇而安地搭个“路棚”,实际上有的工班就是“路棚”当家。

  “我在耕熟岭道班就座落四周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的路边。所谓的道班就是5间低矮的小平房,里面放着床和几条长板凳。屋顶瓦片残缺,每逢暴雨天气,外面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经常要把桶、盆等器皿拿出来接水。四面墙壁透风,门是木门,刮风的时候吱吱响,特别冷。在那种房子里,老鼠也特别多。”罗王苟回忆到。

  随着改革的春风,养护工人的居住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现在养护工人的住所,很多都是各个级别的模范职工之家。特别是近年来,湖南公路系统从有限的资金里,挤出经费用于公路养护站的建设,把养护站修缮得如同“小洋房”,学习室、娱乐室、会议室、食堂、电脑、空调、宽带等一应俱全,养路工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极大提升。

  40年来,湖南公路管养手段不断升级,路况水平越来越高,精细化、科学化的公路养护,让三湘大地一条条公路更加“畅、安、舒、美”。

  【相关链接】

  改革开放40年,湖南公路发展重要节点

  1、1978年至1990年,全省公路大规模技术改造阶段。

  从1977年至1984年,全省共新修公路13741公里,年平均1717.63公里。

  1977年到1984年初,全省逐年累计改建、改造公路5122.90公里;从1985年至1990年底,全省共拓宽改造公路3363.20公里。

  1991年10月,全线643公里国道107线(湖南段)新改建工程的竣工通车,打开了湖南省通往沿海城市的一条公路主通道,结束了湖南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标志着湖南公路建设在90年代初已成功实现了由低等级逐步向高等级过渡的历史性转折。

  2、1991年至2000年,强化管理全面提升公路质量阶段。

  10年间,全省在重要的国省道干线上累计共实施GBM工程2200余公里,全省共新(改)建公路桥梁81941延米/1300座。至“九五”期末,全省公路绿化里程达到25762.09公里。

  3、2001年至2009年,全省公路综合实力全面提升阶段。

  “十五”期以来,全省干线公路建设已交、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工程优良率达到75%。10年间,全省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共完成总投资131.91亿元;路面大中修工程6125公里;危桥改造工程900座/ 33102延米;安全保障工程7052公里;灾害防治工程830公里;GBM工程3291公里;建设标准化大型公路养护站30个。

  4、2010年至今,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量质齐升跨越赶超阶段。

  截至2017年底,全省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32829公里,位居全国第5位;农村公路201622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公路治超跨入全国“第一方阵”,科技治超加快推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