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温加剧车内异味挥发 实测显示6小时甲醛含量翻倍

来源:东方网 作者:董韵怡 编辑:谢娟 实习生:文雯 2014-07-30 09:30:39
时刻新闻
—分享—

  工作人员对车内空气进行采样,将带回实验室分析其有害气体浓度。晨报记者 杨眉
  
  东方网7月30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夏日炎炎,当你坐进爱车,是不是时常感觉到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为此,记者对车内甲醛进行了一番测试。
  
  目前,由于2012年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仅对甲醛等8项挥发性有机物作规定,而且并非国家强制性标准,另外,车内尚有上百种污染物质处于非法隐身状态,这些让我们难以摆脱车内异味。据悉,《指南》正在进行修订,有望在2015年出台关于车内空气质量的强制性标准。
  
  [车内空气怎么了]
  
  车内甲醛实测表

     测试条件 测试方法 甲醛浓度
  
  将车停在半阴凉的路边一个小时后测试用空气甲醛自测盒收集空气,0.50毫克/立方米
  
  之后加入试剂溶液
  
  早午两次测试,分别是8点和14点用专业测试仪器0.12毫克/立方米(8点)
  
  0.23毫克/立方米(14点)
  
  上午8点前后测试2010年购买的车辆用空气甲醛自测盒0.19毫克/立方米
  
  注: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甲醛含量标准是每立方米0.10毫克
  
  温度越高甲醛释放量越大
  
  近日,记者及专业人士对车内的甲醛含量进行了一番测试(具体情况见上表)。从实测中可以看出,早午两次测试仅相差6个小时,车内甲醛的含量就升高了近一倍。“甲醛的释放与温度是呈正比,温度越高,甲醛的释放量越大。”市室内环境净化协会秘书长王芳告诉记者。
  
  甲醛是一种慢性挥发材料,挥发期长达3-15年。19-29摄氏度的时候,它就开始向空气中挥发。车内空间有限,高温下,浓度很容易飙升,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天特别容易在车里闻到异味的原因。汽车上,甲醛广泛存在于各类胶质材料中,比如车里的硬塑料、地胶、真皮椅,都含有甲醛。地毯、门内装饰、顶棚、座椅总成、汽车线束等部件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外,“夏天既是祛除车内异味最好的时间,又是车内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因此,开车前,一定要留出时间开窗通风”。
  
  异味与车辆档次、车龄无关
  
  而从上述实测还可以看出,甲醛并不会随车龄增加而自动减少。那么,车的档次是否与异味有关?
  
  记者在沪南公路御桥汽车城,走访了几家4S经销商,从家用品牌到豪华品牌,记者无一例外都在其中,闻到了或浓或淡的异味,哪怕是某些高端豪华品牌。当记者询问销售人员,异味如何祛除,是否有害身体健康时,他们大都以“新车难免会有些异味”、“多吹吹就好了”作答。“这早就是汽车行业内从高端到低端的顽疾,久治不愈。”一位10年从业经历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普通消费者可能都认为价格更高的豪华车更让人放心,其实车内空气车辆好坏与车辆档次并无直接关联。现在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实现国产,加上国内无强制标准,在中国投放的产品与海外版的生产标准不一样,很多看不见的地方,自然就“拷贝走样”。某德系豪华品牌国产后第一款产品就遭到300多位车主投诉,检测下来甲醛超标3倍多。
  
  此外,新车内有异味并不都是甲醛超标,也有可能是其他的一些有害物质,如增塑剂等,“这类异味也不容忽视,进入人体后照样影响健康。有车主为了改善气味,用空气清新剂等掩盖,其实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长期摄入人工香味添加剂,反而让人体摄入更多化学物质。
  
  事实上,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近期对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调查显示,随机抽检了100辆轿车,发现90%存在车内空气污染;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调查发现,在接受测试的1175辆汽车中,全部检测项目均达到标准的车辆仅为52辆,占已测总数的6.18%。
  
  [车内空气谁来管]
  
  《指南》概况
  
  实施日期:2012年3月1日;
  
  主要内容: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标准效力:《指南》编号为“GB/T27630-2011”,“GB/T”打头的标准均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而不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标准低检测贵车主维权障碍多
  
  花钱买个代步工具,不想面对的却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放毒高手”。让车主郁闷的是,明明知道车内有毒,想要投诉或者补偿,没门。因为现行规范车内空气质量的《指南》只是国家“推荐标准”,并不能作为消费者维权索赔的依据。
  
  独立车评人贺球辉指出,《指南》实施几年下来,收效甚微,“由于只是推荐标准,作用仅仅是让消费者在购车时,如对空气质量有异议,可提出检测。如检测不达标,消费者可不买。可一旦购买后却不能按该标准提出赔偿”。此外,和欧美等国家制定的标准相比,中国国内采用了室内空气标准的上限水平,标准的严格度较低。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报告指出,因为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存在挥发性有机物多达上百种,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指南》中只要求检测8种挥发性有机物,这意味着车内近百种排放物存在检测真空。“就算按现行《指南》达标了,也只是针对8种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达标,并不代表其他没有检测的挥发物的达标。”曾经参与300名车主集体维权的李先生至今还感慨,“明明检测出来有问题,就是没有办法讨回公道,实在看不懂。”《指南》颁布两年来,专门检测的私家车主很少,因为能够做这种专业多项目检测的机构或实验室,非常少。个别汽车厂商可以做,但对个人开放的费用高达1万多元。
  
  增成本不补贴企业违规无处罚
  
  “在目前的情况下,企业即使增加成本,提高了车内的空气质量,也不会得到补贴。而就算不优化车内空气质量,也用不着担心被处罚。其实,让所有厂家都主动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某畅销车品牌高层如此坦言。“一旦强制性标准实施,对目前的上下游供应商将会是个不小的考验,不排除对成本、车价以及行规产生影响。”
  
  此前,有部分车企与专家表示,车内空气污染不可避免,因为有些化学污染物质存留于生产工艺与材料中,而这些材料往往是汽车生产的必用材料。对此,专业汽车测评师鲁晨表示,车内用材对空气的污染并非不可控,只是需要企业在成本和责任之间做出让步,比如减少胶类以及漆类工艺;内饰选择使用没有污染的材料等。车企可以在不降低原有材料的物理性成本的前提下,寻找替代性的解决方案,配合通风、净化等手段,为车主带去放心优质的车内空气。某进口品牌,号称“开门北京,关门北欧”,其研发团队中有个“鼻子小组”,专门对车内使用的材质,从皮革到涂层,按照鼻子的喜好进行筛选。反观国内汽车生厂企业,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就没那么“极致”了。
  
  [他山之石]
  
  汽车制造材料需申报车内味道有专人评价
  
  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过多起因车内空气污染伤人致死的事件。因此,美国把室内和车内空气污染作为人类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美国环保局为此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日本:2005年日本机动车协会(JAMA)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汽车厂商还针对车内空气污染专门开发了相关产品,如带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等,在出厂前,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价。
  
  德国:全球最早关注车内环境污染,并颁布相关法规政策的国家。对汽车由内而外的材质都作了细化要求,更是要求销售前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并鼓励使用汽车抗菌净化新技术,光触媒,对车内空气净化杀菌。
  
  韩国:2007年6月5日,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车辆能自动监测车内空气质量,高档车一般配备AQS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进入车内。
  
  澳大利亚: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