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中低速磁浮列车项目 离地8毫米之上的“飞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盛学运 2014-04-14 13:57:2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4月14日讯(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通讯员 颜常青)历经6年,株洲产中低速磁浮列车终于迎来了产业化机遇,将在长沙启动首条示范线项目建设。在这样一个节点,记者来到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探访试验中的磁浮列车及其研发者,为读者讲述贴地飞行列车的诞生过程。
  
  追梦磁浮,从零开始
  
  4月11日,天气潮湿,在南车株机磁浮试验线上,列车无声地飞行。1.6公里长的线路,一分多钟飞到尽头。往返来回之间,一个个试验数据被工程师们一一记录。
  
  “我们已收集了高热、极寒、瞬间断电等情况下的数据,遇上阴雨绵绵之时,也得抓住机会投入试验。”车辆总体工程师周力说。
  
  看到此情此景,回忆起当初的研发过程,中国南车首席专家、南车株机磁浮研究所所长彭奇彪感概万千。
  
  时间回溯到2005年。那一年,日本爱知县的世界首条中低速磁浮线路开通运营,一时令全球业界为之侧目。
  
  为占领世界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南车株机萌发了研发磁浮列车的想法。
  
  “2007年年中,公司领导找到我,要我带队上马搞中低速磁浮列车项目。当时,我疑惑技术在哪?技术是否可靠?有没有市场空间?”彭奇彪说。
  
  调研半年后,他发现中低速磁浮列车有很多优点。
  
  “不仅噪声低、转弯半径小,而且爬坡能力很强,没有脱轨风险,非常适合在城区、景区等对环保要求高、无须拆迁的地方使用。”彭奇彪介绍,2008年1月,南车株机悄然成立了磁浮技术开发部(磁浮研究所前身)。
  
  当时,科技、人才成为项目推进的最大阻碍。
  
  尽管在电力机车产业领域,株洲拥有高端、充沛的科研人才,但在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有过一些前沿性学术性研究。
  
  一拨拨机车科研骨干,只能以做学生的姿态从零开始。
  
  寻求合作,寻找捷径
  
  2010年6月,株洲轨道交通人组团赴日考察,与拥有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技术的相关企业交流,探讨合作的可能。
  
  在国际商场的游戏规则中,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话语权。谈判中,日本企业开出了上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这还只是制造技术的转让价格。
  
  面对对方开出的天价,基于对日后运营维护等整个系统的核心技术上不受制于人的考量,中国谈判组的态度很坚决——只搞技术合作,不搞技术转让。
  
  历经30、40年才在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领域实现商业化运营,日企自信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很快达成目标。
  
  谈判陷入了僵局。
  
  自主创新,“追风者”飞翔
  
  2010年年底,中国南车总部决定,研制磁浮系统走自主创新之路。
  
  次年1月24日、25日,在九方大酒店,立志这项事业的人们相聚。南车株机、南车株洲所、南车电机等株洲轨道交通人,及西南交大、中铁二院的专家、学者,对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项目进行分解。南车株机牵头,产、学、研、建紧握成拳,逐梦自主创新。
  
  让列车浮起来并前行是磁浮列车最难、最关键的技术。6个月后,悬浮小架在南车株机国家级机车检测试验站“飞”了起来,尽管只有短短10余米。
  
  2012年1月20日,被命名为“追风者”的我国首列可投入商业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在株洲试验线上飞行。
  
  “追风者”的运行声音,甚至可用“悄悄”来形容。高速行驶下,它的声音和1个人正常说话的音量相当;低速时,可以说是悄无声息。
  
  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四个自主研制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国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