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丨大山深处的铁路人:“看不见”火车,因热爱坚守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编辑:曾拥璇 2020-01-20 22:40:32
时刻新闻
—分享—

山林中的麻庵河站 受访者供图

麻庵河车站,是甘肃天水至华亭铁路线上的一个五等小站,因地处小陇山麻庵林场而得名。这是一座特别的车站,它坐落在六盘山和关山间的密林之中,站房周围尽是广袤的林区,杳无人烟……这里不办理客运业务,站内没有站台,由于隧道的存在,从站内甚至看不到铁轨和火车。

为了保证每天在此通过的列车安全运行,55岁的麻庵河站站长刘天水在此坚守。

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于这份工作,他虽时常感到寂寞,但始终保持着热爱。

寂寞

麻庵河火车站除刘天水外还有3名员工,平日每天2人值守,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几个人平日都住在站内。“我作为站长,肯定要多担一些责任。”刘天水说,他每周至少在站里工作六天。

刘天水位于天水市内的家距离麻庵河站有80多公里,他从家来到站里只能搭乘一班“慢火车”。这趟列车早上九点二十三分从天水出发,两个多小时后停靠在关山隧道中,刘天水要在隧道内下车,而后步行穿过近400米的隧道斜井,再爬十多分钟山路才能到达麻庵河车站,单次行程接近3个小时。每次前来守站前,他还要在市里采购一番,蔬菜、鸡蛋、水果、调料……尽可能带够几个人一周的补给品。

“虽然不方便,但不是最难受的。”刘天水苦笑道,他们在“与世隔绝”的车站内值守,最痛苦的是荒无人烟的环境,使他们时常感寂寞。由于地处偏远,车站内的手机和网络信号时好时坏,有时给家人打个电话,刘天水需要不停地走来走去。

“想见到个‘活人’就更难了!”刘天水告诉澎湃新闻,除了几名同事外,很难有机会能和人说说话。他向澎湃新闻介绍,去年夏天,站里收养的一只小土狗走丢了,他在找狗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距离车站5公里左右的村庄,村中的年轻人大都搬到城市里生活了,只有一些老人还留在村子里,他和老人们聊了很久。

另一次,是在去年暑假时,甘肃省内一所高校的师生前来林场考察,他和学生们说了会儿话。“从我2018年5月来到麻庵河站到现在,就这么两次和同事之外的人说过话,所以我印象深刻。”

如今,为了排遣寂寞,刘天水会在业余时间组织员工们看书学习,偶尔也会出去转转,用手机记录山林一年四季的美好景色。

热爱

工作中的刘天水 受访者供图

虽然生活不便,荒无人烟,但刘天水说他从未后悔来到麻庵河站。“因为我热爱铁路,另外我觉得这是一份责任,是责任就总要有人来担,我喜欢有责任心的工作”。

每天,会有三对六趟车次来往麻庵河站,穿过长度合计超过三十公里的关山隧道和六盘山隧道,这两个隧道间距仅33米。从站内无法通过肉眼看到火车和铁轨,刘天水和值班人员的工作就是要通过监控相关设备,确保列车安全通过这一路段,掌握列车运行情况。

“列车经过轨道,轨道会有相关信号反馈到我们的监控设备,我们通过这个才能掌握列车是不是已经安全通过。”刘天水告诉澎湃新闻,由于隧道潮湿,有时铁轨会发生生锈现象,导致铁路信号传输受阻。这个时候,他就要步行至隧道内进行人工检查,进而将情况反馈至相关部门。“我做的是一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事业。”刘天水这样评价自己所做的工作。一次的疏忽,就可能会导致一次重大事故,所以他一刻不敢松懈。

刘天水告诉澎湃新闻,他1984年参加铁路工作,已是一名36年的“老铁路”。

“铁路系统很工种我都做过,比现在苦得多的也做过。” 刘天水向澎湃新闻介绍,他的父母是中国第一代铁路人,出生于铁路家庭的他,自小就对铁路工作满怀憧憬和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一直坚守。

如今正值春运期间,也是刘天水最为神经紧绷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是我最操心的时候,必须保证春运顺利。”刘天水说,去年过年期间,他从腊月二十七到大年初八一直在站里坚守,连续十二天。今年还是一样,无法和家人团聚过年。对于家人的亏欠,刘天水一直感到愧疚,“去年就是儿子陪他妈过的年,我陪不上。”但他欣慰地说,这么多年来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也是他能够做好工作的支撑。

如今,刘天水已经做好再一次在小站过年的准备,打算用从家里带来灯笼、福字、对联,把小站装扮一新,自己下厨做顿年夜饭,过个红红火火的大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编辑:曾拥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