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闲置汽车客运站”在警示着什么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伟 编辑:谢娟 2014-11-05 09:43:53
时刻新闻
—分享—

漫画/朱慧卿

    唐伟
  
  5:10——这是太原汽车客运北站(下称“客运北站”)候车大楼表盘上定格了数年的时间。从2007年底具备运营条件开始,这个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的一级客运站就陷入了尴尬和两难。7年中,客运北站经历了火热的建设、试运行的一拖再拖与仓促夭折,并最终走向静默、沉睡。(11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这样的一幕,在疯狂投资和城市建设的大潮中,似乎并不少见。“短命工程”和“拆了又建的半拉子工程”,让地方的GDP数据看起来光彩照人,也让官员的政绩靓丽显眼。然而,多少闲置和浪费,却在其间被掩盖?其实,相比于大吃大喝的显形浪费,市政工程和城市发展中的建设浪费、投资损失,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天文数字。
  
  一个由企业投资、政府补贴,秉持“以人为本、方便旅客”规划建设思路的市级重点工程,为何在建成验收后长期闲置?根本原因就在于“长官意志”,因之,城市的任何一个建筑和一个规划,都可能会发生改变。现实中不难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前任“画了一个圈”的湿地公园,后任就可能推倒重来搞商贸流通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那是来一人换个样,不停地花样翻新;而“马路拉链”更是成了无解的城市病,挖开又缝合从来没有消停过。其中的浪费岂能不惊人?
  
  一个地方如何发展,既有总体规划,也有具体详规,但无论什么类型的规划,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批程序,一旦确定就不会因个人意志而随意改变。这是一个常识。如果“规划随着意志转”,结果必然是重复投资状况严重,公共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公共财政的绩效始终在低端徘徊。
  
  城市建设和工程建设领域的铺张浪费,这个账没人算也难以算清。但相比于国外建设的百年寿命而言,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至30年已然说明了一切。东南大学建筑学系教授郑光复说:“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出现的建筑业的铺张浪费,正在中国大张旗鼓地上演。”之所以如此,根本上还是把关程序不严,问责机制缺失,建设和投资的绩效考核存在制度真空,使得责权利之间严重脱节。比如以公共决策来说,国外很多国家城市规划决策程序中,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地保证了公众的参与,对于公众意见若没有采纳,相关决策者还必须逐条给出未予采纳的理由。
  
  相反,我国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程序性缺失和权力尊重,再加上对项目决策者没有严格的责任追究体系,使得建设和投资的绩效无以评估,沦为“法律真空”。也正是基于此,投资和建筑浪费才成为决策者的“欢乐园”,七年闲置的现象也无以禁止。太原闲置的“客运北站”又一次启示我们:只有严格程序把关,引进和强化绩效考核,更多地尊重专业和市场,把权力套上制度笼子,公共建设的浪费才会得到根本遏止。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伟

编辑:谢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