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交通运输部科技大讲堂推介长湘高速两型建设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章尧 盛学运 编辑:盛学运 2013-09-24 11:07:18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4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第十五期交通科技大讲堂。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全国交通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围绕长湘高速公路“两型”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成效、经验以及典型技术展开交流讨论。

大讲堂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袁鹏主持。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詹新华在会上作了长湘高速公路“两型”科技示范工程总体情况汇报。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彭立作了示范工程技术总结。

    长湘高速是全国首条两型科技示范高速公路,也是京港澳并行线——许昌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线全长74.9公里,路线北起望城县茶亭,南止湘潭市塔岭,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总投资77亿元。

  红网北京9月24日讯(特派记者 章尧 盛学运)作为全国首个两型科技示范高速公路,长湘高速公路已于2012年12月23日建成通车。在工程建设期间,长湘高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验下,“两型”成果遍地开花,成为展示湖南高速新形象的闪亮名片。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交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9月24日,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第十五期交通科技大讲堂。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全国交通行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围绕长湘高速公路“两型”科技示范工程建设成效、经验以及典型技术展开交流讨论。会上,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詹新华作了长湘高速公路“两型”科技示范工程总体情况汇报,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彭立作了技术总结。
  
  湖南“两型”交通发展为长湘高速建设提供经验
  
  自“十一五”以来,湖南加快交通建设步伐,大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3969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451公里。预计到201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25万公里,中部综合交通枢纽将基本建成,交通总体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湖南也不断推进“两型”交通建设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自十一五以来,湖南交通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7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詹新华在会上举出一组实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京港澳高速公路岳阳临湘至长沙段率先探索“和谐设计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解决膨胀土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开展集中攻关,形成了集理论、方法及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于一体的成套技术,节约了土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为了推进‘两型’高速公路的创新发展,为湖南乃至全国‘两型交通’建设提供示范,2009年,交通运输部将长湘高速公路列为首个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示范工程项目。”詹新华介绍。而此前湖南对“两型交通”发展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也为成功实施长湘高速“两型”科技示范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条“两型”科技示范高速公路创经济效益8亿元
  
  地处湖湘文化核心地带和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核心区域的长湘高速,连接着长沙和湘潭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京港澳并行线——许昌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湘高速主线全长74.9公里,路线北起望城县茶亭,南止湘潭市塔岭,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总投资77亿元。由于沿线产业布局和人口密集、生态景观类型多样、抗干扰能力差等因素,长湘高速公路的建设与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詹新华介绍,面对推进“两型交通”建设的全新挑战,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在组织实施长湘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建设‘两型’交通,服务‘两型’社会”这一理念,以提升公路建设水平和服务内涵为宗旨,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为支撑,以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整合各方技术力量,加强统筹、科学组织,加大投入、强化保障,集中攻关,努力破解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面临的系列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总结形成了地方标准1项,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5项、系列施工技术指南26项,示范工程创造的综合经济效益达8亿元,“两型”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
  
  詹新华说,长湘高速公路示范工程建设,经过项目业主、参建单位、科研团队和全体建设者的不懈努力,成功达到“理念实施有深度、项目结合有广度、科技创新有亮点、因地制宜有特点、形式新颖有看点”的总体效果,为建设“两型”型现代交通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和谐的高速路
  
  由于长湘高速沿线地少人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土地资源成了首要难题。通过调整路线方案、对穿越基本农田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等措施,长湘高速置换出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土地1300亩,减少永久占地1200多亩,减少临时用地1500多亩。通过推广应用粉煤灰、钢渣等工业废渣铺筑试验路,并改良高液限粘土、强风化板岩、泥岩等用于路基填筑,长湘高速循环利用工业废渣30万余吨、综合利用废弃土70万方。
  
  同时,针对边坡绿化防护初期的抗雨水冲刷能力弱的问题,长湘高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毛竹片制作成阶梯状的挡土结构,有效防止种植表土和草籽流失,大大提高了植被成活率。此外,长湘高速还在全线建设了74公里生物隔离栅替代喷塑金属隔离栅,形成了《高速公路生物隔离栅》地方标准,节约了工程综合成本。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沿线自然生态环境,长湘高速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并创新性地提出“公路环保绿线”技术,超过10%的公路用地面积维持了原有的自然属性。同时,采用隧道“零仰坡”进洞技术,做到洞门与周围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生态地貌。为了彰显地方特色,精心塑造人文环境,长湘高速通过设置文化墙、石刻雕塑、导示牌等服务设施,将公路沿线自然天成的景观元素和“湖湘文化”、“雷锋故里”等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为途经的司乘人员营造了“车行三湘大地,感悟湖湘文化”的优美的公路环境。
  
  对于安全这条项目建设的生命线,长湘高速也丝毫不放松,始终将“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极大的浪费”的理念贯穿工程建设。针对隧道钻爆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长湘高速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确保隧道施工零事故。通过开发基于测速雷达的桥梁防船撞预警系统并发明了一种吸能导向桥墩防撞装置,提高了全线桥梁施工安全保障能力和防撞预警能力明。此外,长湘高速还研发出一种新型结构的柔性护栏,能大大降低事故严重程度,有效提高公路交通安全防护水平。

来源:红网

作者:章尧 盛学运

编辑:盛学运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t.rednet.cn/c/2013/09/24/41070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