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一:三区集中整治
三区“限摩限电”的宣传劝导及集中整治工作是我市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以三区政府为主体组织实施:6至7月全面完成宣传发动、摸底劝导工作;8至9月组织人员开展集中整治,对违反禁止通行规定的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依法从严查处。其中,早晨7时至晚上9时分三班定路段、定卡点责任到人进行路面查控,三班时间分别为7时至12时、12时至16时,16时至21时;晚上9时至第二天早晨7时,安排机动巡查组负责管控,实现24小时严格控制非市区号牌摩托车、电动摩托车进入“限摩限电”区域。
举措二:坚持两项“打非”
整治期间,由市交警支队牵头,市公用事业局、市运管处、市城管局、市残联参与,分两步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营运行动:6月15日至7月15日,集中力量全力整治城区摩托车非法营运;7月16日至7月31日,重点整治残疾人代步车等各种非营运车辆的非法营运行为。与此同时,由市工商局牵头组织,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参与,对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摩托车、助力车、电动自行车的行为,进行依法整治和查处。
举措三:公交运力保障
由市公用事业局牵头组织,市客管办、市运管处、市交警支队、扬子巴士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办公,7月31日前增加公交车70台、出租车301台,新增4条公交线路,延伸调整5条公交线路,每天高峰时期增加运力76台次。首班车发车夏季提前至6时10分,冬季提前至6时20分;有夜班线路的1路、5路、6路、18路、25路,收班延长至夏季23时、冬季22时30分,没有夜班线路的收班延长至夏季19时40分、冬季19时。
举措四:政府回购补贴
由市财政局牵头组织,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市交警支队等单位联合办公,凡在我市“限摩限电”区域内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摩托车和在我市注册登记具有合法手续的市区号牌摩托车,自2013年7月1日起,至7月31日下午5时止,车主主动到邵阳大道邵石路以东200米北侧的邦田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双清施救站,自愿申请政府回购。申请回购摩托车时,要求携带车辆行驶证、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号牌、居民身份证;申请回购电动摩托车时,要求携带车辆销售发票、产品合格证、居民身份证。政府将根据车辆的使用年限,按照《回购补偿办法》给予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所有人相应的经济补偿。
举措五:就业引导援助
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三区政府参与,6月至7月,结合三区政府组织开展的摸底劝导工作,同时开展对其中的零就业家庭单独进行入户调查,情况属实的,填写《城镇零就业家庭情况登记表》,并进行登记公示;8月至10月,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开发社区服务性岗位等渠道,尽力安置零就业家庭困难人员就业,并通过政府政策性扶持,组织零就业家庭联合起来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争取城区零就业摩托车出租户在放弃出租后,能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解决日常温饱问题。同时,根据三区入户摸底登记情况,对原出租摩托车困难家庭解决生活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
举措六:方便进城换乘
由市城管局牵头,市占破办参与,7月31日前,在“限摩限电”区域外围共设置19个摩托车临时停放点,其中大祥区7个、双清区9个、北塔区3个,方便“限摩限电”区域外的群众进入“限摩限电”区域内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时临时停放摩托车。
举措七:残障人士代步车问题
在2012年的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中,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客管、运管、残联等部门,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回购了原在城区从事出租的残疾人三轮摩托车66台,成功取缔了残障人士三轮“蓬蓬车”出租行为。因此,目前残障人士问题主要是取缔其以代步车从事非法营运的问题。由各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负责,各区残联配合,对本辖区以代步车从事非法营运的残障人士及准备购置代步车营运的残障人士进行登记备案和入户宣传教育,建立一名社区干部联系一户残障车主的结对联系机制,实行一对一的宣传教育和防控,推动其主动放弃非法营运行为。在具体处置过程中,坚持分类处置原则,对初次从事非法营运的残障人士予以经济处罚;对屡教不改公开从事非法营运的予以严厉打击,扣押其非法营运车辆;对非法营运车辆被扣押后其串联其他残疾人围堵政府部门的残障人士依法严惩。
举措八:交通设施建设
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公用事业局、规划局、城管局、财政局、交警支队、市城建投资集团参与,按照《邵阳市城区交通安全及管理设施建设三年规划》,通过3年时间,全面建设并完善城区交通设施,确保市区道路交通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电子监控等交通管理设施科学、规范、完备,停车设施明显改善,路网结构持续优化,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观,交通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来源:红网邵阳站-邵阳新闻网
作者:孙成学 马晶
编辑:盛学运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