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6号线试行强冷、弱冷车厢分区设置后,从8月5日首班车起,北京地铁在2号线、13号线车厢试行强冷、弱冷分区设置。截至目前,北京地铁已经有三条线路采用了这种“同车不同温”的人性化的空调开放模式。(8月6日《新京报》)
大凡乘坐过地铁、高铁的人都知道,每到炎炎夏日之时,车厢内的温度就会被设定在26℃。这个温度既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也是国家标准。因而无论是地铁、高铁、汽车的车厢里也好,还是商场、酒吧里也罢,26℃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室温”。
但大家也知道,人有老人和青年之分,也有强壮和羸弱之分,对于温度,各人有各人的适应度,也许青年人觉得车厢里设定26℃的温度还是“太高了”,而对于老年人而言,却觉得26℃那是“太低了”。对于这样的“分歧”,铁路运营部门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既不管温度“太高”,也不管温度“太低”,干脆26℃“一设了之”。
此次,北京地铁继6号线之后,又在地铁2号线和13号线推出“同车不同温”举措,在地铁车厢里设“强冷区”和“弱冷区”,让“怕热的”和“怕冷的”乘客都有了自己想要的“好去处”,这无疑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
但笔者想问一句:地铁可以做到“同车不同温”,高铁为何不效仿呢?
其实,在公共场所或公共区域设定“不同温度”,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商场里,区域那么大,要想设定不同温度,几乎“不可能”。再比如公共汽车里,空间那么小,要想设定不同温度,显然“不现实”。
但笔者在想,是否在可操作的列车上采取“不同温”的举措呢?列车和地铁同属于车厢式交通工具,既然地铁上可以设定“同车不同温”,那么列车上不也完全可以设定“同车不同温”吗?
也许有人说,列车购票方式与地铁不同,地铁凭票可以随意上任何一节车厢,而列车上是定车厢定座位购票的。此理由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以为,这不是拒绝“同车不同温”的“充分”理由。
其实,列车实行“同车不同温”并非难事。只要事先注明哪些车厢是“强冷区”,哪些车厢是“弱冷区”,并设定不同的车厢票,那么,乘客在购票时就可根据自身的“适温感”自由选择“车厢”。如此,“同车不同温”之举,既可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又能赢得广大乘客的好评,岂不是一种双赢之举?
“服务永远在路上。”但愿各地各公共服务行业,多些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多些“乘客至上”的尊重,让广大乘客在感受车厢里“同车不同温”的“清凉”和“舒适”的同时,也让广大乘客的“心”感受更多的“清凉”和“舒适”。
文/叶金福
来源:红网
作者:叶金福
编辑:曾拥璇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