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伟
近日,一份关于高铁上是否设有母婴室的问卷调查引发了广泛关注。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常识问题,竟然让许多人感到困惑。有的人认为有,有的人认为没有。向铁路系统的朋友请教后,得到的答案是:有。但按严格的标准来说,又是没有。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或许正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原因。
从需求角度来看,高铁上确实应该配备母婴室。母婴室可以为携带婴幼儿的家庭提供一个私密、安全的空间,满足他们在旅途中的基本需求,如换尿布、哺乳等。母婴室通常配备有换尿布台、哺乳椅、洗手池等设施,环境温馨,设计充满童趣,能够让婴幼儿感受到舒适与愉悦。
然而,目前高铁上并没有专门的母婴室,但每辆高铁都设有一个无障碍洗手间,空间较大,可以放置婴儿推车,并配有婴儿护理台。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母婴室的功能,但无障碍洗手间的数量有限,且设施和使用体验无法完全满足母婴室的必备需求。因此,高铁在母婴设施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高铁应考虑在列车上设置专门的母婴室,以满足携带婴幼儿的家庭的需求。这不仅是对携带婴幼儿家庭的尊重与关怀,也是公共交通服务人性化的具体体现。
资料显示,光明网记者曾进行过一次母婴室调查,标题为:“900公里高速,没找到能用的母婴室”。文章提到,记者走访了北京、天津多家商场、地铁站、医院、饭店等地,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场所都没有设母婴室。而设母婴室的地方,有的和残疾人卫生间混在一起,里面臭味扑鼻;有的被占用成杂物间,或被当吸烟室使用。很多母婴室没有按照规定设置,里面设施简陋,只有一个简单的小台子、小凳子,没有足够的温奶器等人工喂养工具以及换洗台设施等。设施设计也没有凸显人性化,如哺乳座位设计的高度没能考虑到母乳喂养时的姿势要求等。
文章还提到,完善母婴室设置是创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应将母婴室的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可以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或相关司法解释中,把母婴室的建设标准及维权的基础条件纳入进来。
光明网的这一新闻调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即无论是高铁,还是商场、地铁站、医院、饭店等人流出入多的场地,一是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母婴室,二是存在占用、混用、乱用母婴室的问题,三是建好母婴室是创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应将母婴室的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
按照国际惯例,母婴室建设在设施、环境和管理方面都有严格要求。设施上,哺乳室需有合适座椅和隔断保证私密性;换尿布台要宽敞稳固,并配备足够的擦手纸、尿布等用品;洗手间应干净且设施齐全;婴儿床推荐使用可移动、有倾斜角度的,并配一次性婴儿床单;洗手台有恒温感应龙头,配备洗手液、擦手纸或手烘干机;提供热水、电源插座和便于放置哺乳用品的桌子,以及直饮水服务。环境上,独立式母婴室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嵌入式不低于8平方米,地面防滑易清洁,空气流通,照明柔和,室内色调以柔和恬静为主,还需有无障碍设计。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安全、卫生、服务等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以便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同时建立用户反馈机制以便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有人会问,有必要这么麻烦,这么复杂吗?
建好母婴室的意义有哪些?在于提供便利、保障隐私、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文关怀。
在公共场所设置母婴室,不仅是对哺乳期母亲和婴儿的尊重与关爱,更是对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传递的是一种温暖、包容、关爱的氛围,让人们在感受到便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
显然,母婴室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的建设;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员工和顾客提供便利的母婴室服务;社会应加强对母婴室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母婴室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各方协同合作,才能让母婴室真正成为体现社会文明与关怀的温馨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唐盈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