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铁上买到过期方便面,责任不能只让保洁员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博 编辑:汪敏星 2025-02-09 22:16:48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张博(黑龙江大学)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大理开往成都东的G2838列车上,有工作人员售卖过期四年的方便面,引发关注。2月8日,针对网传“高铁车厢买到过期方便面”的信息,重庆客运段2月8日发布情况说明称,该过期方便面系保洁员自带后违规售卖,已停职。(2月9日 光明网)

当这桶过期四年的方便面在高铁车厢里被愤怒的母亲高高举起时,这场看似偶然的食品安全事件的结局就早已注定——公司对保洁员停职处理,铁路部门致歉并承诺整改。公众的怒火随着热搜消退逐渐平息,但所有人好像都默契地回避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保洁员贪图蝇头小利固然有错,但类似舆情爆发后,站在台前接受审判的似乎永远是“保洁员”。

当铁路部门将保洁、餐饮等服务交给外包公司时,似乎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防火墙”。保洁员不归铁路部门管,外包公司没有执法权,乘客投诉最终在多方推诿中沦为死循环。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乘客在高铁上购买的任何商品,都被默认为“铁路服务”的一部分,但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却能精准定位到某个外包人员身上。就像此次事件中,外包公司可以用“员工私自夹带”推卸采购责任,铁路部门可以用“违反规定”推卸监管责任。

事件的核心其实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责任不能总让一个人扛。高铁原本有禁止售卖方便面的规定然而如今却出现在车厢中售卖的情况。从采购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本应层层把关,可当外包公司、铁路部门疏于监督管理,“过期四年”的商品售卖便成了必然。保洁员或许为挣点外快动了心思,但说到底,问题出在“只罚人不罚制度”的惯性思维上,要终结此类现象,需要的不是再开除保洁员,而是从源头优化各个环节。如果外包公司不痛不痒、铁路管理纹丝不动,谁能保证“下一桶泡面”不会更出格?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博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t.rednet.cn/content/646946/91/146898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