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公布了《湖南省高速公路和重点水运建设项目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为湖南交通建设领域农民工提供了一份从“体力劳动者”向“高素质产业工人”转型的“升级指南”,是湖南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推动工程建设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湖南为何“强工人”
当“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当“基建狂魔”转型“品质工程”,最前线的建设者岂能掉队?湖南的高速公路要跑百年,水运工程要利千秋,光有先进的设备远远不够,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现代化产业工人队伍。
在这一背景下,湖南省总工会、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在全省高速公路和重点水运建设项目开展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工作,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素质和技能提升平台,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交通建设领域农民工加快培养成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夯实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基础,服务交通强国湖南篇章建设。
农民工集中学习。
农民工长期身处“技能困境”——想学没门路,会干没证书,手艺好却换不来收入高。《方案》将打破农民工多重困境,实行湖南交通建设领域农民工“培训全覆盖、全员增技能、薪酬相挂钩”,推动实现“多劳者多得、创新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的生动实践。
《方案》明确,2025年,在湖南高速公路和水运重点建设项目建立提升站示范点,培训提升农民工不少于1万人。2026年以后,持续推进高速公路和水运重点建设项目农民工素质提升站建设,在取得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市州交通建设项目延伸拓展。
湖南如何“强工人”
湖南创新打造“1+1+1+N”智慧培训体系,让工地变身技能“充电站”。该体系以智能培训平台为核心枢纽,以中心提升站为实体基地,配套标准化课程体系,辐射带动N个工区提升站形成培训网络,并通过N个移动终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这一创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让工友在工作间隙就能轻松“充电”。
依托“一会三卡”(农民工素质与技能提升数智化培训管理)平台,农民工扫码就能进“线上课堂”;想查自己的培训情况,平台一键生成学习档案;考核通过后,证书还能在线打印。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给学习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农民工推送学历提升、技能鉴定的信息,并向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或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进行技能鉴定信息推送等,帮农民工“更进一步”。
京港澳高速株耒扩容项目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
在每一个建设项目中,都将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中心提升站,这既是学习技能的课堂,也是实践操作的训练场。工友可以在站内参加师徒结对、技能比武、创新交流等活动;通过VR设备体验各种施工场景,在模拟操作中掌握电工、起重等专业技能。提升站配备了完整的安全体验设施,从安全帽撞击到消防演练,从触电感受到急救训练,让安全知识真正入脑入心。更贴心的是,工地实现WiFi全覆盖,工友随时都能用手机免费学习充电。
农民工实际体验。
为农民工打造一套全方位的成长体系,从思想引领到技能提升,真正实现了“缺什么补什么”。在思想教育方面,重点传达党中央对劳动者的关怀,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文化。文化素质培训则聚焦实用知识,包括农民工权益保障相关知识、法律常识、金融防诈等与工友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专业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工种开展,区分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还引入智能建造等前沿内容,让工友掌握机器人、无人塔吊等新设备的操作技能。
这份《方案》犹如一把“金钥匙”,为湖南交通建设领域农民工提供更多可能性——在这里,技能学习触手可及,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可见,劳动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行动稳步推进,这正是湖南加快建设交通强省、服务“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最温暖的注脚。
来源:905交通广播
作者:罗行
编辑:实习生彭馨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