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唐星波 文欢欢 郭洋阳 株洲报道
近年来,株洲市开展“一降一升”行动,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着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有力推动物流成本降低,为实体经济疏通“筋络”,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1至9月,全市社会物流总额8228.7亿元,同比增长6.8%;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03.1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物流总费占GDP比重为13.9%;公路、水路、铁路货运量占比分别为88.92%、4.27%、6.81%,铁、水货运量占比提高至11.08%,公路货运占比近年来首次降低至90%以下,全市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推动物流业提质降本增效,有力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谋全局,强化政策规划引领。株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聚焦物流主题举办专题“早餐会”。组建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为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政府副市长为副主任的物流降本增效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物流降本增效工作,按照“月调度、季通报、年总结”的工作机制,压茬推进各项目标任务。举办株洲市现代物流招商推介大会,招引一批国内外龙头物流企业、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出台《株洲市物流仓储发展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株洲市“十四五”枢纽经济(物流业)发展规划》《株洲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长株潭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打通物流通道“大动脉”、畅通物流“微循环”。同时,加紧编制《长株潭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株洲多式联运物流发展实施方案》《株洲市仓储物流园区(企业)用地空间布局引导规划》等配套方案和规划。
聚焦利长远,攻坚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构建公铁水联运货运枢纽,大力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支持铁路专业线进厂区、进港口、进园区,促进铁路与水路无缝衔接,加快构建公铁水空联运体系,低空无人机物流在株免国际购物中心实现首飞。积极推进株洲港扩能升级,开通株洲直达上海水运航线,实现了湘江与长江无缝衔接,货物从株洲港起运可直达上海出口到世界各地。加快补齐全市冷链物流短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降本率达6%。株洲港铜塘湾港区实现“爆发式”增长,吞吐量达71.2万万吨,同比增长700%,已超过2023年全年总额。同时与萍钢和湘钢分别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每年将新增200万吨铁矿石、50-100万吨钢材业务量,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聚焦强载体,推动平台提质增效。拓展物流B保中心+湘粤非通道+株洲北站+株洲港进出通道。1至9月,B保中心进出口额8.12亿元,全国排名第31位、较2023年提升7位。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以株洲为主集结中心,是湖南向南出海、运量最大、耗时最短的对外开放出海大通道。1至9月,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共发运32952标箱,折合402列,同比增长7.11%。株洲北站是南方地区最大的货运编组站,目前具备日均接发424列、解编226列货物列车,日均处理18208辆铁路货车的能力。积极推进株洲港铜塘湾港区旗滨码头环保改造项目、株洲港提质改造项目、大唐华银配套码头项目建设。此外,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全市物流企业、物流园高质量发展,星都物流公司新获评全国5A级企业,全市5A级物流企业增至4家。加快补齐物流信息化短板物流信息数字化平台初步建成,强化行业数据监测,将规上物流企业纳入市经济运行监测平台,进行建档立卡、动态监测。
聚焦通末端,创新发展县乡村物流。创新推出“客货邮+”模式,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通过农村客货运、快递、物流、电商等“一网多用、一站多能、多点合一、深度融合”,打造开放共享县、乡、村三级公共物流服务平台,解决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电商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难题,构建起覆盖城乡和便民惠民的物流体系,用融合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县级物流中心,52个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和505个村级客货邮融合站点,开通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81条,实行统一揽收、统一分拣、统一派送,搬运成本降低80%以上、时间缩短5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攸县建设7家快递公司、32家货运站、639个连接城乡物流的窗口“城乡驿站”,建成农村物流分拣中心和200个村级物流服务点,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
来源:红网
作者:唐星波 文欢欢 郭洋阳
编辑:李海波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