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铁上不许喝饮料?刚性规定需柔性执行

来源:红网 作者:杨柳 编辑:钟星月 2023-07-26 19:54:21
时刻新闻
—分享—

88148d014c4c483f82228f5274bb2ca2.jpg

□杨柳(重庆大学)

近日,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引发网友热议。据澎湃新闻报道,7月25日,南京地铁官方微博发布了通报。通报指出了两个问题,首先,当事女子喝的并不是“水”,而是瓶装果汁饮料;其次,地铁方面开的也不是“罚单”,而是宣传告知书。(7月26日 澎湃新闻)

事情虽然画上了一个句号,但由此引发“地铁上究竟能否喝水?”的话题引起热议。据澎湃新闻消息,国内有地铁运行的城市多有关于乘客乘车饮食的规则规定,规定细节、实际执行则有所不同。但众多网友却认为在炎炎夏日,地铁上喝一口普通的矿泉水并不过分,应该与吃东西等刻意的饮食行为相区别。归根结底,其背后蕴含的是个体需求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反映着规则的理性与执法的温情相互斗争的场景。

首先,规则是必要的。地铁是公共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出行体验,地铁公司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乘客守则,对乘客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乘客随意在地铁上吸烟、饮食甚至从事卖艺、派发印刷品等销售活动,那其他乘客的出行体验将大打折扣、相关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公共设施的维护成本也将显著提高。

虽然规矩是刚性的,但执法是柔性的。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应对该类情况。设立规则的最初目标是为了保障乘客的出行体验,本质上交通工具存在的价值在于服务公众,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也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

在地铁喝水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人其实并非刻意践踏规则,而是无意中违反了规定。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如果地铁上温度较高,那么乘客喝一口水解暑降温其实并不是原则问题,也未对其他乘客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口头提醒的方式对乘客进行提示,没必要开“警告罚单”这类单据,在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也拉开了人与人的距离。作为乘客的个体只能感受到规则的冰冷,而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其实这件事情并非偶然,由于在地铁上“喝牛奶”“喝酸奶”“公放声音”等原因被开罚单的新闻时有发生,已在某种程度上演变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现象,我们需要去思考其背后蕴含的社会机制。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的极大丰富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体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加强,对于规则的认知也发生了极大变化,我们从规则的遵守者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甚至是反叛者。我们不再盲目地遵守规则、满足社会对我们的所有期待,而是会从个体需求和社会现实对规则提出建议,甚至反叛不合理规则。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关于“地铁上能否喝水”的争议,其实内嵌着自我为中心的个体价值内核,也反映着公众自我意识的加强。

地铁是一项现代化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但科技现代化并不代表精神现代化,在这项科技文明成果之上应当实现管理现代化,不是“一刀切”的粗暴处理,而是妥善处理规则理性和执法柔性的关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高度文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杨柳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t.rednet.cn/content/646741/60/1289998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