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链②丨湖南轨道交通产业站上生态链顶端的背后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曾拥璇 2019-12-06 21:53:45
时刻新闻
—分享—

湘链①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链的“链情”与突围

406家企业参展,107项新产品新技术首发,20多场论坛、对话活动,超3万人次参观……

这是10月在长沙举行的2019中国轨博会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无独有偶,几乎在轨博会进行的同一时间,湖南省统计局发布了一组数据: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7981.2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与去年持平,高出全国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愈加鲜明。

同一时间,两个事件,两组数据,看似不相干,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折射出的,正是作为湖南重点培育的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之一——轨道交通,正成为湖南制造强省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

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

提及轨道交通,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中车,联想到有着“中国动力谷”美誉的湖南株洲。

在轨博会开幕前夕,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上海地铁18号线列车成功下线,这是目前国内全过程无人值守的最高等级全自动驾驶列车,代表着目前国内乃至世界轨道列车的最高技术水准。

“自动”到什么程度?媒体报道称:真正实现了无人干预的“自己跑、自己回、自己检、自己修”。

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时速160公里)在长沙磁浮快线测试速度顺利突破130公里/小时。

时间再倒回到国庆前夕,由中车株机与湖南轨道集团磁浮研究中心联合研制的中国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时速160公里/小时)在长沙磁浮快线测试速度顺利突破130公里/小时,刷新了短定子中低速磁浮列车运行速度的世界纪录。

这只是湖南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两段插曲。实际上,类似的技术突破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一杯咖啡的工夫,就能组装好动车组1万多个零部件。”中车株机公司负责人说。

这是自信的表现,更是实力的证明。

在这家公司的电力机车总成车间内,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中国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多个“第一”。

厚植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沃土,中车株机生产的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以及轨道交通装备衍生产品已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产品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

工人在中车株洲电机公司车间操控机械臂。新华社发(陈思汗 摄)

在株洲石峰区,穿行于各个轨道交通企业厂房的生产线之间,新产品、新型号让人目不暇接,让人感触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形成整机制造、核心部件研制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集聚了近400家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本地配套率达70%以上。

2015年,株洲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这也是我国首个千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为世界轨道交通配套最完善、最集中的区域。

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轨博会闭幕 现场装备深受孩子热捧

让视线继续回到轨博会。

10月20日,2019中国轨博会刚一落幕,通号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展出的一款有轨电车,开启了新的“使命”。

“这款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是中国通号首款即将投入商业运营的产品,参展结束后经过面漆、内饰等处理后,将发往甘肃天水。”中国通号轨道交通车辆公司商务经理蔡豪说。

除了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中国通号旗下系统研发、装备制造、工程服务三个业务板块均在此次轨博会上亮出了“看家本领”,展出了一系列新产品、新技术。

自从2016年3月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动工建设产业园以来,3年多时间,已经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模块、五模块100%低地板式现代有轨电车、跨座式单轨列车、悬挂式列车等交通制式。

通号车辆的抱负远不止于此。“我们要做城市智能轨道交通‘一揽子’方案解决商和车辆供应商,并涉足智慧出行,把城市红绿灯系统纳入进来”。公司负责人说,通号车辆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交通路况,为城市红绿灯系统提供10套以上的控制解决方案,提高城市车辆的运行效率。

围绕有轨电车,中国通号的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占地600多亩的中国通号长沙产业园,实现了中国通号全产业链业务覆盖的闭环,使得中国通号能更全面、更高效地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成为城市智能轨道交通“一揽子”方案的解决商和车辆供应商。

地铁穿梭于地下,磁浮城际横架于空中,轨道交通已然成为长沙的新名片。长沙正在利用自身的交通、场景、政策等多重优势,构建轨道交通大格局。日益蓬勃的轨道交通产业,也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助力器。

目前,长沙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形成了有轨电车、磁浮车辆装备,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等产业布局,集聚了包括中车通号、铁建重工、中国通号、远大科技以及凌翔磁浮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可以期待的是,全球领先的中国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将打上更多长沙标签。

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版图上,湖南无疑占有重要一席。

长沙,株洲,两座相距咫尺的兄弟城市,犹如飞鸟展翅的两翼,带动全省轨道交通产业振翅翱翔。

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销两旺,主要产品订单充足,铁路机车、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分别增长32.1%86.7%

成绩斐然的背后,是湖南决策层致力推动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强省的前瞻视野和决心韧劲。包括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内的所有省领导的牵头负责,杜家毫时任湖南省长时就致力推动磁浮列车建设,2016年5月6日,长沙磁浮快线是中国国内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在长沙上线运行,是湖南省践行“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其开通标志着长沙成为中国第二个开通磁浮的城市。观潮君以为,这是典型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带来的重大科技成果。

近年来,湖南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出真招见实效。

2016年,湖南省政府出台16条政策措施,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同年底,《湖南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发布,确定了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并将其作为制造强省建设的“核心任务”,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含磁浮)产业链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为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省委省政府印发有关实施意见,从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深化产业链融合发展、强化产业链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链开放合作、加快产业链人才培养、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

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通过“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一套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先进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并着力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今年,又提出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作为世界级产业集群来打造。

“一流公司做平台,二流公司做产品,而顶级企业做生态。”政策引领激发出创新活力,汇聚成湖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帮助湖南站上了从打造生态到引领生态的制高点。

从湖南轨道交通产业来看,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已经实现了由“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迈向制造强国的民族期许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福祉增加了湖南元素。

正如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今年11月5日在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调研时,连用三个最来肯定交通运输领域的成绩:“交通运输是近年来湖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红网时刻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曾拥璇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t.rednet.cn/content/2019/12/09/63070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