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智慧工地、新型材料!长沙地铁四号线的修建工艺

来源:红网 作者:姜心玥 刘重 编辑:马丽红 2019-05-27 19:57:4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5月27日讯(记者 姜心玥 通讯员 刘重)长沙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全长33.5公里,车站数25座,单程用时60分10秒,运营时间6时30分至23时,全程最高票价7元……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数据,但你知道4号线修建时,有了哪些创造吗?

长沙地铁4号线一标是中建股份与长沙轨道集团首次采用“投资+总承包”模式建设的项目,由中建三局、四局和五局共同参建,中建五局牵头成立指挥部。4号线一标横跨望城区与岳麓区两区,面临工期紧、地质条件复杂、下穿建构筑物多、周边环境干扰大、换乘站点多、工序复杂等等不利因素,指挥部迎难而上,在克服困难的同时,实现了多个创造。

第一例工法

2016年,4号线盾构机下穿既有运营2号线隧道时,区间隧道与2号线区间最小竖向净距仅为2.8m,施工将牵一发而动全身,项目执行指挥长陈俊积极协调业内先进技术和资源,邀请多位专家和设计大师到现场论证方案,通过方案比选、工艺优化、过程实时监控、参数优化等多种手段,最终让盾构实现顺利下穿,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灾难事故。由此提出的MJS工法,也成为湖南申报的第一例地铁全方位加固工法。

MJS比传统工法具有更强的优越性,能够进行地基和支护结构加固,并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的重要建筑物,值得类似重要工程借鉴和应用。

开创“智慧工地”

走进4号线一标汉王陵公园站施工现场,你一定会被现场随处可见的“高科技”设备所吸引,现场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雾炮喷淋系统、扬尘噪声监测系统等一应俱全。位于入口左侧的中建蓝白“小房子”也十分引人注目,这便是4号线最核心的“智慧大脑”——数字地铁智慧工地互联网平台。

借力“互联网+”,4号线一标开创了“智慧工地”互联网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一个信息平台整合替代了多个子系统的“单打独斗”,让地铁施工管控跨入“数字化”时代。在现场管控中心的触控一体机电脑上,可实时掌控全线的进度、风险、安全、技术、质量、环境、劳务人员等信息,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由传统的平面建设管理向三维甚至多维度数字化建造方式的转变。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首届地铁绿色建造发展论坛和国内建筑系统工会“互联网+服务”工作交流研讨会上,4号线一标的“智慧工地”平台应用技术及做法均受到与会专家高度好评。

创新采用“皮肤式”防水材料

地铁车站及隧道渗漏水被称为世界性工程难题。为确保施工质量,指挥部专门成立了质量监督小组,对基面处理、施工缝处理、防水卷材铺贴、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质量保障等各道工序一一进行现场验收,“细”到检查每颗螺丝的加固情况,“严”到当场凿除已浇筑完成的不合格混凝土,全过程把控防水施工质量。

自进场之初,4号线一标就致力于车站和隧道的防渗抗裂研究,系统性开展了防水材料及工艺优化、混凝土配比优化、施工工艺优化、早期养护技术以及后期智能养护技术等防渗抗裂技术研究,创新采用的新型“皮肤式”防水材料与混凝土粘结力强,规避了传统防水板的搭接施工缝,具有良好的阻水能力和钉孔自密性。该技术获评2018年“富水地区地铁车站喷涂自粘式防窜流防水系统”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科技进步奖。

远程监控确保安全

除传统的安全管理外,4号线一标还以“互联网+”的运用为载体,通过将各个项目部的门禁、监控系统联网,建立起了覆盖全线工地的“千里眼”——远程视频监控终端,并作为长沙市第一个正常运作的地铁监控系统接入长沙市安监站、长沙市轨道集团,构筑了“全天候、无死角”的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视频终端,可以随时调取全线所有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时监控图像,及时掌握一线生产动态;借助监控平台,还可以实时上传基坑及区间监测数据,及时推送各项风险数据,第一时间发现现场安全生产隐患,快速采取应急措施,严防死守确保长沙地铁施工零伤亡。

来源:红网

作者:姜心玥 刘重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t.rednet.cn/content/2019/05/27/55389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