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贝是一片横跨60公里、纵深170多公里的原始森林,它似一条绿色飘带,覆盖刚果(布)南部,被称为“林业、矿藏资源宝库”。
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刚果(布)国家一号公路项目始于港口城市黑角,终于首都布拉柴维尔,横穿马永贝。在这条“绿色飘带”中施工,秉承世界责任大国的担当,项目全面实施和推广绿色建造技术,有效保护了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在建设该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脉的同时,走出了一条绿色施工生态之路。
保护森林,维护自然生态
刚果(布)原国家1号公路始建于1980年,因缺乏维护及战争破坏,损坏严重。2008年进驻马永贝伊始,项目部为减少对原始森林的侵占和破坏,全线路设计走向基本上沿原有1号公路的土路进行。一期项目160km线路设计中,仅有10%左右路段进行了新的线路调整设计,对保护马永贝原始森林原生态起到重要作用。
林业是刚果(布)的重要经济支柱,马永贝森林堪称一座绿色植物宝库。为保护森林资源,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严控树木砍伐。为确保树木砍伐不超界,测量人员常常穿着防护服(防蚊虫叮咬和毒蛇侵害的服装)在气候多变、虫蛇出没的原始森林中穿梭,准确施放出线路用地红线,标注需砍伐的树木。伐木队则根据测量标注严格控制树木砍伐数量,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据完工后的签证统计,项目1-2分部56km的森林路段,按平均用地宽度25m计算,平均每1000㎡砍伐树木仅3棵。
国家1号公路修建期间,项目规定便道开设必须编制开设和恢复方案。完工通车后,基本上看不到便道开设的痕迹,生态保护取得了良好效果。
推陈出新,治理水土流失
土木公司承建的二期工程166km路段,大部分为砂土区域。砂土是一种类似海滩细沙的土质,质地细腻,柔软松散,但偏偏不具一点粘着性,用工人的话说,是“撒尿都可以淋出个洞”。在如此土质施工,如保护不当,一场大雨就可以把路基冲得面目全非,导致水土流失。
为边坡种上“有生命的土壤钉子”——香根草。项目在砂性土边坡的防护大量采用了种植香根草方案,不仅有效对砂性土边坡进行防护的同时,更形成了郁郁葱葱的公路绿色景观。
合理选用取土场、弃土场。砂性土对雨水十分敏感,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形成水土流失源,项目将取土场尽量选取在山坡坡顶,以减少雨水汇流对取土场冲蚀;弃土场则在确保不破坏自然水系的条件下,尽量选择于地势低洼处。
做好弃土场植被恢复。施工完毕后对顶面进行平整碾压,周边设置拦水埂,修整边坡,使弃土场顶面的水自然下渗,防止流入边坡,引起冲蚀。弃土场裸露表面全部用腐殖土覆盖,厚度不小于30cm,以恢复地表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此外,根据当地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推陈出新设计了蒸发池、涵洞或水沟出水口设置消力石或者修建消能池等符合现场的排水设施,大大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风险。
就地取材,节约资源能源
为节约资源和能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量使用天然材料作为底基层,确保路面结构层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节约了资源和能源,降低了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采用天然红土粒料作为底基层结构层。红土粒是在长期微酸雨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天然建筑材料,天然级配好,强度高,水稳定性好,开采简单,成本低廉。在国家1号公路沿线,红土粒料分布较广泛,蕴藏丰富在土木公司承建的三个合同段共使用红土粒料底基层84万m³,按照5%水泥稳定砂砾土计算,节约水泥约9万吨,节能效果显著。
部分路段采用黄沙作为底基层材料。3-2项目属于砂性土路段,红土粒料缺乏,长距离远运将大大增加投资成本。因此,经与监理单位进行有效沟通,项目从PK120至PK150路段30km和2号路复线项目全段16km均采用强度相对较高(CBR≥30%)的黄沙做为底基层材料。经统计,采用黄沙作为底基层材料,减少红土粒料运量约3000万吨,节约能源(柴油)消耗约2400吨。
采用纯级配碎石材料作为路面基层结构。为节约使用水泥资源,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设计采用了纯级配碎石柔性基层结构,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土木公司承建路段级配碎石基层共64万m³,参照水泥含量5%的水稳碎石基层计算,节约水泥约7.5万吨。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罗桂军 王勇
编辑:实习编辑 舒悦
本文为交通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