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何打造“安全公交”新时代?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作者:王攀 白阳 袁汝婷 编辑:谢娟 实习生:文雯 2014-07-17 15:12:23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网北京7月17日新媒体专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王攀 白阳 袁汝婷)针对少数地方近期接连发生公交车纵火案件,公安部16日召开全国公安机关紧急视频会议,部署进一步加强地铁公交安全保卫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严打严防措施。
  
  “新华视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当前公交、地铁安全防范的难点颇多,而在大中城市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的方案需要克服诸多困难积极推进,要打造“公交安全”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城市公交地铁安全难点多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3年6月以来,厦门、贵阳、宜宾、长沙、杭州、广州多地公交车连续出事,广州、北京等地地铁也多次发生恐慌性拥挤踩踏事件。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宗浩等分析认为,相比于地铁,公交车安检相对薄弱很多,穿行城市内,制造案件社会影响大、辐射面广,而且空间狭小密闭,逃生相对较难,因此公交车屡屡成为一些犯罪分子发泄不满、报复社会的作案场所。
  
  ——车辆相对分散,运行相对开放,乘客流动性相对较大。
  
  相比较于飞机、火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而言,城市公交班次多、停站多、乘客上下车频繁,没有相对封闭的运行环境,难以设置人工安监环节。一些城市的公交车实行自动刷卡、无人售票制度,在节省成本、增加便利的同时,也减少了过去的“售票员”,一个公交车司机根本不可能既开车,又能顾及上下乘客携带的物品。
  
  ——安监检测软硬件体系相对缺位。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王则楚说,公交车燃烧事件无论是人为纵火还是有人违法携带易燃易爆物品,都反映出当前对于公交车上易燃易爆物品控制不严、监管不力的现状。
  
  消防法第23条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否则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一名消防系统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个法条很被动,基本上很难做到令行禁止,公安消防部门不可能整天派人去公交车上巡查,这一块的主要落实单位应该是交通管理部门,但是如果他们没有相关的自动检测装置,单靠抽查,作用是不会太理想的。
  
  ——乘客应对能力弱、救助意识薄、二次伤害多。
  
  记者从广州此次事故监控录像上注意到,不少乘客在爆炸前从公交车上跑下来,但不一会儿又往公交车旁边聚集观望,火势一瞬间起来之后,立刻殃及周边等车、观望的乘客。
  
  而在之前的杭州公交车纵火案件中,无论是乘客还是救援群众都还没有掌握击碎车窗的正确方法。正确方法是尽量敲打玻璃的四角,让玻璃整体脱落,避免求生者跳车时被玻璃划伤。但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血迹斑斑,而这些血迹多是群众施救时敲打公交车窗的方法不正确,从而误伤到自己或被救援对象。
  
  
配备安全员,方向准、困难多
  
  公安部在会议上要求,要积极提请党委政府加大投入,在每列地铁列车、每辆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
  
  这个措施的针对性强,有利于严打严防公交暴力犯罪,同时更需要克服一些难题积极推进。
  
  广州一家大型公交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目前有1万多名公交车司机,近万辆车。因为待遇等原因,司机和乘务人员一直处于紧缺状态,更别提配备安全员了。“如果政府不承担这部分成本,公交公司根本无法承受。”
  
  湖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政府管理教授王学杰表示,公交运营集团作为企业,主要考虑成本,如果公司承担安全员雇佣、培训的费用,在城市公交体量如此大的背景下是不现实的。当然,公司渠道配备安全员,保障公交运营的安全性是其义务,所以可以考虑配备一定量的非专职的安全员。
  
  他建议,涉及面宽的安全员的配置工作,最好的办法是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即民间志愿者,发动志愿者从事安全员的工作,国外有这样的先例。如果这项工作的风险系数较高,政府可以承担志愿者培训的工作,强化训练,提高风险防控的专业化程度。
  
  “不同的城市在落实安全员的配备时有不同的思路,但都应建立专门的志愿者组织,由政府支持、引导、培训。在有地铁的城市,首先应该在地铁里配备安全员,因为地铁运量大,暴力袭击影响更大。在公交车上配备安全员,要从人流量大、人口密集程度高、容易出现问题的区域开始施行。”王学杰说。
  
 
 人防+技防保障公交安全
  
  作为政府主导的公用产品,地铁、公交车的安全体系建设理应引起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一些地方发生类似的事件后,就会展开地毯式的检查,加强对主要站点的巡视和可疑人物的排查,杜绝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客上车,发现有摸出打火机、火种或者其他实施点火行为要及时阻止等。
  
  “这些问题暴露后的补救措施固然是必要的,但关键还是要从日常预防入手,建立有效、常态的公交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常态防范,不让同类问题频繁发生。”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说。
  
  王宏伟、王则楚、唐钧等专家建议:一是加强人防,在部分危险级别较高的路段,参照北京公交系统的“1售票员加1司机”管理模式,由售票员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可疑乘客或者携带大包乘客进行甄别,对于不配合检查的乘客,有权拒绝其乘车。
  
  二是技防,新投入运营的城市公交车,要在车门处加装易燃易爆物自动检测装置,一旦发现有人携带违禁品上车,可以自动预警。有条件的地区也可以对已有公交车进行加装。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黎友焕认为,公共安全问题虽然有自然、技术的因素,但不可回避的是,就多数安全事故而言,本质是管理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风险因素,这客观要求地铁等方面提高管理水平。
  
  “面对日趋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沿用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模式,已满足不了公众对高层次公共安全的需求。尤其是面对地铁这种复杂的公共区域,如何有效保障安全,需要新思维、新举措、新动作,公众呼唤尽快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式保障公共安全的防控机制和网络。”黎友焕说。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树立公民公共安全意识、培养公民科学理性防范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是把安全事故危害有效降至最低的重要一环,这也是一个成熟健康的文明社会所应具备的城市素质。(参与采写记者扶庆、吴涛、叶前、陈寂、赖雨晨、陈冀)

来源:新华网广东频道

作者:王攀 白阳 袁汝婷

编辑:谢娟 实习生:文雯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