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高一铁”建成通车 株洲交通助力经济腾飞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王罗群 郭力嘉 曹军辉 编辑:谢娟 2014-01-15 11:03:48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30日,炎(陵)汝(城)高速正式通车(湖南日报 邓仁湘 郭慧稳 摄)

醴茶高速板杉互通鸟瞰图(谭清云 摄)

    12月30日,首列火车开进炎陵火车站(刘会生 摄)

    红网专题:炎汝高速正式通车

    红网专题:醴茶高速通车

    【核心阅读】
  
  2013年是我市交通建设的“丰收年”: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40.2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9.33%,对全市GDP贡献率达到7.14%;
  
  争取省厅新增我市干线公路“十二五”中期规划调整里程529公里,居全省第一;
  
  醴茶高速、垄茶高速、炎汝高速株洲段建成通车,市内新增2条出省通道,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7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建成G106茶陵至炎陵段提质改造工程、铜板路二期,完成文明样板路创建121.61公里;续建和新开工干线公路8条289公里;
  
  推进了长株潭南环线、湘江大道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了株洲港口规划修编和站场规划编制;
  
  沪昆高铁株洲段基本建成,衡茶吉铁路株洲段建成通车;
  
  完成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湘江2000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完成渡口改造13道、客船标准化改造14艘、AIS安装44个;
  
  全面启动了栗雨、株浏公交基地,神农城、中心医院、工业大学、董家塅、武广西公交首末站等项目建设。
  
  株洲日报1月15日讯(王罗群 郭力嘉 曹军辉)2013年,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项目为抓手,强化责任落实、资金保障和协调督查,千方百计争投入,想方设法保进度,全力以赴优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和有力推进,我市区域交通发生格局性变化,积极推动了株洲经济转型升级。
  
  交通建设,规划先行
  
  去年,省交通厅调整了“十二五”中期规划,我市经积极争取,新增国省干线公路529公里,为全省第一。至此,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设里程达978公里,较“十一五”增加106.4%。
  
  本次“十二五”干线公路中期调规的意义重大。一是干线公路成线成网促进经济发展。本次中期调规,我市在原有规划基础上,主要新增改造S205、S207、S210,S331、S345共3条纵向和2条横向省道。这将进一步完善我市沿线30余个乡镇对外联系通道,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比如S205,它将贯穿醴陵、攸县、茶陵、炎陵,成为我市平行于G106的又一纵向通道。二是完善公路网络结构,发挥路网整体效益。作为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的联系纽带,目前我市国省干线公路仍是公路网络的短板。本次中期调规后,我市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数量将达全市总规模的50%左右,领先于全省其他市州,这对我市路网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2012年底,我市二级及其以上公路比例为8.8%,密度约10.6公里/百平方公里。本次调整后,我市争取到新增公路里程529公里。这将提高我市干线二级及其以上公路比例约3.9个百分点,密度百平方公里提高约4.7公里。
  
  另外,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东拓南移的总体战略思路,经过全力争取,莲易公路改扩建工程也纳入此次全省“十二五”中期规划调整范围。据了解,该项目全长48公里,总投资24.9亿元。根据省厅方案,按高速、一级公路标准建设。
  
  交通建设,规划先行。2013年市交通运输局从规划入手谋划未来发展,将交通规划融入全市总体规划,先后制订和正在制订《株洲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株洲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株洲市港口规划修编》、《株洲市渌江、洣水发展规划》和《株洲市站场发展规划》,解决了长期以来交通规划难以落地的问题。
  
  交通建设,民生优先
  
  2013年11月30日,醴茶高速建成通车。湘东地区南下广州、香港,北上武汉的通道被打通。这对于完善株洲路网结构,提升交通能力,推动中部崛起,加强泛珠合作,加快株洲市特别是南四县(市)的开放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而最让沿线居民拍手称道的是,醴茶高速公路沿线密布的互通。以往高速公路一般30公里至50公里才设置一个互通,而醴茶高速基本是10公里就设置一个互通,此举有力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
  
  每天清晨,家住炎陵县水口镇水口村的郭香兰,挑着自家的山货,赶到离家比较近的“汽车站”等去县城的车,这个“汽车站”建在106国道旁,外形跟城区公交站亭一样。“能挡风挡雨,可以坐着安心地等车,蛮好。”郭香兰高兴地说。这是我市2013年建成的农村客运招呼站之一。随着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招呼站的陆续建成,我市基本形成“路通班车通,乡镇有车站,途中有站亭”的城乡交通一体化新格局。
  
  交通建设,民生优先。我市大力推进交通民生工程建设,资金优先保障“民生”,同时在建设时突出“便民”理念。特别是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农村经济发展。2013年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连通工程建设326公里,完成危桥改造66座,建成农村乡镇客运站4个、农村客运招呼站207个,实现了建制村通畅率100%,农村客运建制村通班车率95.5%。
  
  交通建设,影响深远
  
  2013年12月19日,106国道茶陵至炎陵段提质改造工程正式建成通车,这标志着106国道株洲境内284公里线路全部改造完毕,一条连接南四县(市)的交通大动脉,将推动株洲经济大发展。建成通车后,不仅极大地改善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还将加快南部四县(市)融入长株潭城市圈的步伐,促进茶陵、炎陵革命老区经济崛起。
  
  “呜,呜……”12月30日上午9时43分,随着一阵清脆的汽笛声,衡茶吉铁路首列货运列车开进炎陵火车站,革命老区炎陵县从此告别不通火车的历史。同日,如蛟龙般穿越层峦叠嶂的炎汝高速建成通车。至此,“三高一铁”正式挺进炎陵,将为炎陵打造生态旅游强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两型社会,交通先行。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也在悄然“巨变”。
  
  醴陵市借高速布局物流产业。目前,该市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占地2.17平方公里的湘东国际物流产业园,辐射湘东赣西,总投资达7亿元。
  
  攸县推动酒埠江镇由工业重镇向旅游名镇转变,将建设一个集娱乐消费、会务疗养、旅游产品生产等于一体的旅游中心城镇。
  
  茶陵县腰陂镇依托交通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打造中南最大石材基地。
  
  炎陵县更是因交通而“受益匪浅”。北京新华联集团携手科瑞集团、德力西集团、南翔集团和星牌集团,与炎陵县人民政府共同签订《湖南省炎陵县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合作协议书》,投资100亿元打造神农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湖南东信集团炎陵纺织有限公司加大投入,从意大利、瑞士等欧美国家进口先进生产设备,高质量的精梳纯棉纱、普梳纱等纺织品有序成形。现代化生态公园——九龙经济开发区企业增加到120多家。
  
  “交通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继而引发了人们思想观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目标乃至发展定位的改变,对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崛起,产业转型及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尚文说。

来源:株洲日报

作者:王罗群 郭力嘉 曹军辉

编辑:谢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