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大桥10月通车 最后一个汽渡将停航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聂映荣 编辑:谢娟 2014-09-09 08:56:52
时刻新闻
—分享—

丁白汽渡的渡船,一次最多可以搭载20辆轿车,借助汽渡,赶往对岸的车辆可少行驶30公里左右的路程。

轮机员肖万先负责渡船机械的检查与维修,1987年,丁白汽渡建立之时,他就是这里的轮机员。今年,55岁的他即将退休,渡口也可能被取消,肖万先说:“舍不得,心里确实不好受。”

湘江把望城区的丁字湾和白沙洲分隔开来,汽渡驾驶员却又将其联系起来。每天早上7时至下午5时30分,平均半小时往返一次,期间从不停歇。

高温天气,甲板被晒得滚烫,售票员站在甲板上收费,由于烈日毒辣,他们不得不“全副武装”。

对于渡口的工作人员来说,在给大家提供便利的同时,心里要时刻敲响安全的警钟。一旦发生事故,坐在车内的人员更难逃脱危险。

渡船每半小时来回一趟,有时船刚过去,岸上又有10多辆车在排队,等待过河。27年来,不论寒冬酷暑,渡船没有间断过一天。

渡船靠岸后,在水手的指挥下,车辆上下有序。今年10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大桥通车后,这个渡口可能会被取消,远离大家的生活。

    文/聂映荣 图/李锋
  
  一江两岸的星城,自古不乏渡口。
  
  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摆渡,这一古老的出行方式渐渐地从长沙人眼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宽阔平坦的大桥飞架东西,让天堑变通途。今年10月,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大桥即将通车,位于望城区的丁白汽渡也会随之停航。作为长沙城区最后一个汽车渡口,它承载着许多历史的记忆,也承载着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的往事……
  
  连日来,记者来到这个渡口,以期用我们的笔触、镜头记录下渡口、渡船这一因历史因素形成的特有交通设施、交通工具,让其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小小渡口让人少走30公里路
  
  丁白汽渡位于望城区,湘江穿流而过,渡船连接了河东的丁字湾社区和河西的白沙洲街道。渡口建成27年,渡船没有停歇过一天。寒冬酷暑,风雨无阻,这27年的岁月里,丁白汽渡为两岸居民提供了无数便利,也给船员们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
  
  江水涤荡岁月,渡口情怀犹存。上午7时,第一班船已在丁字湾做好准备,三四十辆电动车、轿车在岸边等候。赶早过江的人大多是为了到对岸上班,如果没有渡口,他们将要绕至三汊矶大桥过江,这也意味着,得多走30公里左右的路程。
  
  轮机员肖万先提前上了船,在渡船开出之前,他仔细检查了动力机械,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水手高怀德双手持旗,指挥汽车、电动车有序上船。船长丁建国在广播里提醒:“慢点开,注意别碰着,停好之后,拉好手刹,把车窗打开。”丁建国说,之所以要汽车驾驶员打开车窗,是因为一旦汽车掉入水中,车内的人员可以尽快逃脱。
  
  这是丁白汽渡平常一天的开始,从河东到河西,再从河西到河东,平均半小时往返一次,直至下午5时30分停渡。对于两岸居民来说,渡口已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
  
  27年来从未发生过伤亡事故
  
  1987年,丁白汽渡建成,肖万先成为最初的一批工作人员。那时,还没有三汊矶大桥,丁字湾的人如果要去对岸,开车得绕道至湘江一桥。渡口建成后,盛产石料的丁字湾交通更为便利,成群的货车登上渡船,给对岸送去充足的建设材料,两岸居民来往也密切了很多,“感觉把望城连为一体了。”
  
  肖万先记得,大年初一,渡船送着往来不断的人去对岸拜年,他和同事在船上工作,虽然没有和家人待在一起,但看着乘客喜庆的样子,他们也很是开心。后来,他的丈母娘把家安在了河对岸,妻子和孩子经常乘坐他工作的渡船去探亲,心里偶尔泛起自豪感。
  
  “渡船的工作看起来枯燥,却能交到一帮好朋友。”肖万先说,27年来,来来往往送了数不清的乘客,有些成了常客,时不时热情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饭。更让丁白汽渡的工作人员开心的是,大家一直坚守安全规章制度,渡口建成至今,从未发生过伤亡事故。
  
  42年来已建起10座过江桥隧
  
  1971年,连接东西两岸的长沙湘江大桥开始建设,正式开启长沙关于湘江大桥的篇章。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第一座大桥就从湘江上奇迹般地建起来了。此后,银盆岭大桥、月亮岛大桥、猴子石大桥、黑石铺大桥、三汊矶大桥、营盘路隧道、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南湖路隧道相继建成……
  
  如今,放眼湘江两岸,长沙三环内的过湘江通道已达10座之多。过江通道的布局谋篇,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的提速,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岸区域价值的提升。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将有14座过江通道。
  
  今年10月,附近的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大桥即将通车,车辆不再需要汽渡。丁白汽渡作为长沙城区最后一个汽车渡口,也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走出大家的视线。
  
  “真有些舍不得。”58岁的李正凯本是渡船上的轮机工,作为特种工人,早在3年前,他就已经退休。休息了半年,船长提出返聘建议,他欣然接受,并在此做起了售票员,“主要是待了这么多年,感觉渡船和家一样,离开了,心里过不得。”
  
  老渡口在慢慢消失,渐行渐远。但这样的变化,何尝不是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交通的喜人变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