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过5年接续奋斗,湖南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等跃上新台阶。
即日起,红网时刻开设《辉煌“十三五” 谱写新篇章》专栏,回顾和梳理“十三五”时期湖南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红网时刻记者 李海波 长沙报道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
“十三五”期间,湖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出行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快补齐交通短板,让交通运输发展更加拥有民生温度。交通运输成为湖南变化最大、群众感受最深、成效最显著的行业之一。
更畅达:县县通高速 村村通水泥路
奔小康,路先畅。农村通组公路是公路运输的“毛细血管”,是畅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湘西古丈县墨戎镇新窝村摆角组,因交通闭塞,产业基础薄弱,一度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2019年4月,一条长4.6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开始修建,有效解决了摆角组组民出行难问题,也让沿线5、6、7组种植的520余亩茶叶,500余亩油茶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受益人口370余人。
十三五期,湖南全面完成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4.37万公里建设任务,实现全省“组组通”。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交通运输厅于2017年11月启动实施了25户/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即“通组公路”)建设。通过3年多时间攻坚拔寨,全面完成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4.37万公里建设任务、惠及3.6万个自然村,实现全省“组组通”。
交通运输要运转通畅,高速公路这条“大动脉”至关重要。
石门县农产品丰富,石门蜜橘、茶叶远销全国各地。此前,石门县境内无高速公路,最便捷的高速入口位于桃源县盘塘镇,经县道021连接,距石门县城还有约60分钟的车程。
2020年12月30日,安慈高速石门至慈利段建成通车试运营。
2020年12月30日,安慈高速石门至慈利段通车后,石门收费站距离县城仅约15分钟车程,给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带来极大便利,对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石门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注入活力。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湖南共建成21条1300公里高速公路,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
今日之三湘,外联内通、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百姓出行提供了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三湘四水更加通达顺畅。
更便捷:惠民公交畅城乡
在汨罗市西长村,一辆新能源公交车满载着游客和村民,驶进该村公交首末站。“准时、票价低、乘坐舒适,我们65岁以上的老人还免票,是出行的首选。”村民马清华说。
过去,部分地区农村客运等车时间长、发车不准时、随意停靠等现象突出,严重影响百姓出行体验。
在汨罗客运总站,干净整洁的城乡客运新能源电动车依次排开,等待发车。(资料图)
为补齐农村客运这一发展短板,顺应广大群众更加安全、便捷、经济、舒适出行需要,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明确“一县一公司、公车公营、统筹规划、乡村全通、价格惠民”的原则,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原则上由一家管理规范、实力较强的公司经营,农村客运车辆全部由经营公司出资购买,确保实现辖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覆盖,最长里程票价不超过6元。
此外,还制订了示范县场站建设方案,按照客运(公交)枢纽站“一县一站”、乡镇运输服务站“一镇一站”、客运(公交)首末站“一线一站”、招呼站“一村一站”的配备标准予以支持。
各创建县先行先试出实招。郴州市嘉禾县城乡客运线路从2012年的13条提高到目前的35条,其中“冷僻线”14条,城乡小学、中心小学候车站点500米内覆盖率100%,新能源车占比100%,真正实现了“乡村全通”目标;临澧县尽量在群众集中居住地设置招呼站、停靠点,城乡公交车最长时间30分钟一趟,农村客运线路最长60分钟一趟,全县发车班次增加60%以上。
车况好、线路全、频次高、站场多,随着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不断推进,老百姓“出门有路、抬脚上车、踏脚进城”的愿景成为现实。
更安全:1.6万辆“两客”车辆实现智能监管
出行安全,是群众关切的热点之一。为了营造更加安全的交通运输环境,湖南下足了功夫。
长时间开车不休息、边开车边打手机、随意变更车道……这些驾驶行为,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极易诱发交通事故。
为适时规范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从源头上扭转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局面,湖南创新举措,积极推进客运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建设。
“两客”车辆智能监管系统对全省1.6万余辆“两客”车辆进行智能监管,让出行更安全。
“两客”车辆智能监管系统由车载智能终端和安全监管平台组成,对驾驶员不安全驾驶行为、车辆运行状态及路面风险要素进行全方位实时感知和预警,配套省市县企业四级联动管理制度,在全国首次实现“两客”车辆主动安全的省级统一监管、全域覆盖。
经过前期的试点,系统于2020年1月1日上线,全省1.6万余辆“两客”车辆安全防范进入智能时代。
“有了智能监管系统,车况更安全了,我们更安心了!”家住湘潭市湘潭县的陈爹爹,经常乘坐大巴车看望在长沙定居的女儿,对此感受颇深。
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系统自上线以来,全省“两客”车辆无一起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事故,截至2020年12月31日,累计监测全省“两客”车辆运行里程数8.2亿公里,累计接收报警总数113万余起,发现并处理高危险等级风险预警5.6万余起。
据介绍,除了积极推进客运车辆智能监管平台建设,湖南还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大力整治临崖、临水、急弯和事故多发路段隐患。十三五以来,全省共实施危桥改造4189座,完成公路安防工程6.9万公里,百姓出行安全更有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李海波
编辑:陈珏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