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云 周超 长沙报道
从无到有,从窄到宽,从尘土飞扬的泥巴路到“畅安舒美”的沥青路……70年来,湖南公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提供强大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总里程达24万公里
1913年,湖南人修建了长潭公路。长潭公路是中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在中国公路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标志着湖南现代公路运输的开端。
1982年,国家对公路网实行规范调整,长潭公路成为107国道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车流量迅速上升,为缓解超负荷运行压力,湖南公路部门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对G107全路进行改造,以改善通行状况,提高通行能力。
2014年底,G107大修完成,长潭公路也从水泥砼路面改造成行车更舒适、安全的沥青砼路面。
长潭公路的变化,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湖南公路总里程达24万公里,是1949年的76倍;高速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居全国第4位,打通出省通道25个,122个县市区中121个实现30分钟上下高速;普通国省干线里程达到3.1万公里,跃居全国第4,省际通道76个,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及重要乡镇;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0.2万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
桥梁:全省建成桥梁47293座
在桥梁建设方面,70年来,湖南公路部门在三湘大地新建、重修了上万座桥梁。
衡阳湘江公铁大桥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建成的湖南省第一座、中国第二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大桥;1972年,横跨橘子洲的“长沙湘江大桥”建成,从动工至建成,共有900多个单位、80多万人次参建,成为新老长沙人记忆中“故乡的桥”;被誉为“中国的圆月亮”的矮寨特大悬索桥,成为湖南“亮丽”名片……
目前,湖南桥梁有47293座,较改革开放初期的11383座有了大幅度增长,有效地完善了公路设施网络,为湖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出行服务保障
增设国省道服务区 让出行更有温度
从中国第一条标准汽车公路到现在的公路建设成网,湖南公路在和谐嬗变中实现提质升级。然而,公路建成后,路边陆续冒出了小而无序的汽修店、餐馆等。它们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驾乘人员提供服务,但存在建设无序、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
为给百姓提供更有品质、有温度的出行服务,2016年以来,湖南在全省范围开始建设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
据介绍,国省道服务区按照服务功能划分停车区、就餐区、加油区、休息区、购物区、修理区、加水区等,可以提供油燃料、汽车零配件及故障检修、上水、清洗及停车休息等服务。同时,还提供实时路况信息及天气预报,并设置了便民服务点,配备有药箱、消防等设施,帮助司乘人员解决各种困难。湖南的国省道服务区,已成百姓出行的“温馨驿站”。
截至2018年年底,湖南共建成运营19个干线公路服务区,力争到 2020 年底,全省将建成国省道服务区150 个。
推进危桥改造 消除公路安全隐患
跨越一方山水,连通一座城市,桥功莫大焉。如今,一座座经加固或重建的桥梁成为湖南普通公路的一道道亮丽风景,农产品出村更通畅,百姓出行更安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桥梁产生了大大小小的病害,有的甚至成为危桥。因此,危桥改造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为让老百姓有桥可过、过得安全,自2011年来,湖南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危桥改造行动,每年以改造近千座危桥的力度推进。
2017年5月,邵阳隆回县小沙江镇花龙村村民过河出行的唯一通道——鱼鳞洞桥被山洪冲毁成为危桥,当地公路局及时修复该桥,确保村民出行安全,保障该村金银花、猕猴桃等特色农业发展。这是湖南省推进危桥改造,关注民生实施的有力印证。
“湖南从十二五开始就已经启动危桥改造,在十二五期间,全省已完成5400座危桥改造,十三五到目前,湖南要完成4300座危桥改造。”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养护处处长赵林岚介绍。
来源:红网
作者:刘云 周超
编辑:李海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