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时空压缩”到“产业共振”,湘粤“钢铁动脉”藏着哪些发展密码?

来源:905交通广播 编辑:陈珏 实习生田夏爱 2025-10-20 16:09:56
时刻新闻
—分享—

夜晚的深圳平湖南物流基地,龙门吊忙碌不停,一列列满载货物的班列整装待发,目的地是湖南。11小时后,这些货物就能抵达长沙、株洲等地的工厂和仓库。

图片

而在另一边,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商务客、游客、周末回家的“双城族”们,正享受着长沙到广州1小时59分的极速体验。一条条钢铁动脉,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着湖南与广东的时空距离和经济版图。

物流狂飙与时空革命:

湘粤迈入“当日达”时代

我们的卷钢产品过去走水运,从岳阳到广东要十天左右,现在铁路部门‘门到门’服务,时效缩短了一半不止。”湖南攀达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扬表示,铁路货运的“客车化”开行,让跨省物流像收快递一样方便。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目前,湘粤两省间已开行班列线路11条,今年以来班列开行量达1059列,同比增长7.2%,经铁路发运货物规模达8800万吨,同比增长3%,运输效率实现了质的跃升。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累计运输货物5.2万标箱,同比增长11.5%,发运量与货值同步大幅增长,为湘粤两省对外贸易开辟高效通道,也为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与此同时,客运领域正经历着同样的速度革命。自2009年武广高铁开通后,湘粤两地就进入了高速互联互通的时代。2024年6月,武广高铁全线提速至时速350公里,长沙到广州最快1小时59分可达,标志着湘粤“2小时交通生活圈”正式形成。

图片

这彻底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深圳工作的湖南人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周五下班后赶高铁回长沙吃夜宵,完全来得及。‘双城生活’变成了现实。”数据显示,户籍在湖南、常住广东的人口超过1000万,高铁的便捷性让数量庞大的人群能够自由穿梭于两地。

产业重构与未来蓝图:

“湖南制造”加速链接全球

交通的便捷,直接带动湘粤两省的产业融合。武广高铁开通以来,沿线城市共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5万个。以郴州为例,其高铁西站经济开发区80%以上的投资项目来自珠三角。

“我们在湖南生产的汽车配件,通过湘粤班列直供广州基地,实现了‘湖南制造、湾区应用’的无缝衔接。”一家湖南企业管理人员透露。

未来的湘粤物流通道,还将更加智能和高效。位于深圳的平湖南物流枢纽二期——智慧化物流综合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单体铁路物流中心及亚洲最大“公、铁、海”多式联运中心。

图片

“项目建成以后,这里将吸引超200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项目负责人信心满满,“不仅是湘粤两地的货流,连东南亚、欧洲的货物都将在这里集结分拨。”

这对湖南企业而言意味着更多可能。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机械装备,比亚迪、北汽、吉利的新能源汽车为例,未来这些“湖南制造”可通过湖南枢纽更便捷地走向国际市场。

“我们还在推进‘公转铁’转型,依托铁路稳定、安全、绿色的优势,帮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中铁国际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湖南发往粤港澳的货物中,铁路运输占比已显著提升,“未来会继续优化运输方案,让湘粤物流通道更通畅。”

当更多人把目光聚焦于湘粤两地日新月异的高楼大厦时,在地图上默默延伸的钢铁轨道,正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最有力的“增长轴”。随着铁路网络不断加密、物流枢纽功能持续强化,湘粤两地正从“地理相近”迈向“发展相融”。可以预见,一个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的湘粤大通道加速形成,“人享其行 物畅其流”的愿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来源:905交通广播

编辑:陈珏 实习生田夏爱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