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发展公铁水联运支撑制造名城 铁路专用线进厂区港口园区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贺哲野 袁东伟 李永亮 唐星波 编辑:华诗怡 2024-07-09 11:44:0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第1000趟“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从湖南省株洲中车物流园开出。自2021年开行以来,“湘粤非”班列发运量持续增长,为株洲及周边城市企业提供了一条通往全球市场的快捷物流大通道,助力制造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近亿元。

作为铁路枢纽城市,株洲市为改变公路运输“唱主角”、企业物流成本较高的局面,大力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目前,全市建成8条高速公路、7条铁路、26条国省道,基本形成市区30分钟、县域60分钟、市域90分钟的“369”快速经济圈。

公铁水多式联运降本增效

据统计,株洲50%的企业原材料和产品涉及省内、省外运输,27.3%的企业以省外运输为主。降低物流成本对株洲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加快培育制造名城尤为重要。

目前,株洲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较高,近两年保持在14%左右。如果物流成本能降低2%,全市一年可节约成本72亿元左右。对照株洲规模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相当于利润提高近32%。

为降低物流成本,株洲积极探索公铁水多式联运。以株洲至重庆涪陵多式联运为例,整车运输1个载重27.5吨的集装箱,公路运输每吨综合单价约350元,全程需 3天;公铁水联运每吨综合单价约210元,全程需 7天。

今年4月,《株洲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提出加快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力争到2026年,全市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较2023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降至13.2%以下;公铁水多式联运进一步提效,铁路货运比例达7.5%,水路货运比例上升至6%。

提质基础设施补齐联运短板

公铁水多式联运要实现“1﹢1﹢1>3”,就要尽快突破瓶颈制约。目前,株洲港口、铁路、公路货场储运规模较小,缺少集拼集装点;株洲港未接通铁路,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不畅通。

近两年,一场交通基础设施提质行动在株洲拉开序幕。水运方面,株洲于去年开通直达上海的水运航线;渌水姜湾枢纽至河口1000吨级航道前期建设启动,湘江长株段3000吨级航道改造工程全力推进;大唐华银煤电项目配套码头按计划施工,建设4个2000吨级泊位,预计2025年年初建成。

公路方面,株洲境内醴娄、茶常、金醴3条高速公路进入路面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完工。株洲将加快沪昆高速公路扩容工程、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等项目建设,争取株潭高速公路、长株攸高速公路、上栗至醴陵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构建多层环状高速公路网。

夏日的株洲港铜塘湾港区,一派繁忙景象。该港区规划建设7个泊位,建成6个千吨级泊位,年作业能力达600万吨。截至今年5月底,株洲港货物吞吐量较上年同期增长500%,为中国中车集团、湘潭钢铁集团、唐人神集团等近20家企业提供优质水运服务。

一揽子推动13个物流项目建设

5月30日,一列满载汽车的列车从株洲综合物流集散中心开出,标志着株洲综合物流集散中心项目(一期)正式运营。该中心分3期建设,由“湘粤非”铁海联运总部、铁路物流园、株洲港、铁路专用站等组成。其中,新建2.3公里进港铁路连接线将打通株洲北站到株洲港铜塘湾港区“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铁水联运。

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建设为契机,株洲正一揽子推动株洲综合物流集散中心、铁路专用线等13个物流项目建设,实现铁路专用线进厂区、进港口、进园区。

在株洲市荷塘区,三一智慧钢铁城项目正在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钢铁供应综合枢纽。目前,该项目引入产业链规上企业51家,涵盖主要钢材品类及初、深加工,投产后年交易及加工量预计达500万吨。去年,一条长2.3公里的铁路专线开工建设,预计今年9月建成。届时,一个以株洲三一智慧钢铁城为中心、覆盖周边500公里产业需求半径的钢铁供应链生态圈将形成。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贺哲野 袁东伟 李永亮 唐星波

编辑:华诗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