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168”到“212182” 长沙火车站里流动着恒定温情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曾拥璇 2019-09-26 09:42:32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9日,全国劳模、长沙火车站母婴候车室第一代客运员梁政辉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些年里,长沙火车站的变化实在太大。”回想起自己曾奋斗过的长沙火车站,梁政辉不禁感慨。

时光回溯到1912年,长沙历史上第一个火车站在小吴门建成。站内仅有四股车道,两个站台,一个候车室。直至1949年,长沙解放后才兴建了一些平房,作为办公室、售票、行李包裹装卸用房。每天上下行客车20多列,上下车旅客不过三四千人,高峰期也不足万人。1977年7月1日,位于城东五一路终端的新长沙站正式建成通车。从此,长沙站作为星城长沙的新地标,成为当时全国第二大火车站。

也正是这一年,梁政辉成为新火车站的一名普通员工。“168”是她的工号。

“那时候,车站条件没现在好,夏无空调,冬无暖气。”梁政辉回忆,“每天南来北往的旅客几千人,我服务的候车室比较特殊,每个车次都要放行,每天光清扫出的垃圾,扎扎实实6斗车。”

梁政辉所服务的是母婴候车室,专门针对老、幼、病、残、孕与军人旅客开放。为了服务好乘客,她琢磨出一套“一看、二问、三帮”的技术要领。“那时候连列车信息显示屏都没有。到点要上车的旅客,客运员得一个个去提醒。”那些岁月里,经梁政辉服务的旅客,没有一人“错过”火车。她的“168”爱心服务,成为长沙火车站的服务品牌。

“全心全意为旅客做好服务。我们就是要当好残疾人的腿、聋哑人的嘴、盲人的眼睛、病人的护士、老人和孩子的亲人。”尽管已退休多年,梁政辉也时常回到她曾工作过20多年的母婴候车室,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年客运员。

年月更迭,母婴候车室几次易名。“‘青年文明号’候车室,接着是‘重点旅客候车室’,再到现在的‘爱心候车室’。”如今,陈小勇“接下”梁政辉的“衣钵”,已在“爱心候车室”坚守了12年。“212182”则是她的工号。

2010年春运的某一天,刚下晚班的陈小勇带着女儿乘火车返乡。因是临时决定的行程,她仅购得了两张无座票。拥挤的车厢内,陈小勇一边强忍住下班后的疲惫,一边照顾着女儿。假期结束后,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购买了50条塑料板凳出现在候车室,遇上有需要的“无座”旅客,便对其说道:“您好,这是我们免费提供的小板凳,您可以带上车使用。”

“只有设身处地为旅客着想,才能真正服务好旅客。”“小勇板凳”之举,获得了长沙火车站的重视。之后衍生出的“爱心扣”“小勇驿站”“爱心妈妈屋”等一系列服务品牌,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2012年,陈小勇荣获原铁道部颁发的“火车头奖章”。

“光靠我一个人用心服务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旅客出行才会更安全、更方便、更温馨!”陈小勇表示,如今,“智慧车站”建设已在长沙火车站逐步普及。

陈小勇手持的“客信通”终端机便是“智慧车站”的一部分。“当进站口有65岁以上老人通过闸机进站,‘客信通’终端机会发出提示,值班站长根据提示将旅客引导至重点旅客候车室。再由我们协助旅客上车。”陈小勇告诉记者。

跟随历史的变迁,长沙火车站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从窗口排队买票到互联网购票,从人工检票到自助验证刷脸乘车,从绿皮火车到动车。然而,“168”到“212182”,不仅是车站员工工号的延续,更是长沙火车站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恒定温情。

记者在爱心候车室的留言本上,读到了一名年逾古稀的旅客所写下的感谢信:“几十年前在此候车,有梁标兵的热情服务,现在到此候车,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这里的工作人员个个都像雷锋,人人都是‘小梁’——我心中的标兵。”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曾拥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