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袁云才
岁末,关于高铁竣工通车的好消息一条条传来:12月26日,青藏高原发出首列西宁至兰州高铁,标志着兰新高铁全线正式通车,西宁、兰州两地间的行程首次缩短到1小时;同日,与兰新高铁同时开通运营的还有,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时速250公里的贵广高铁,以及连接南宁至广州的南广铁路。这些铁路的建成不仅使中国铁路里程又增加3000余公里,更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疏通了血脉经络。(12月27日《长沙晚报》)
高铁频频开通,对百姓来说无疑是喜讯。相隔上千公里的两地,由以前的“朝发夕至”,变成了“朝发午至”、“午发夕至”,节省的时间超过了一半。尤其在西部高原山区地带,高铁的开通更是给本不太发达的路网增添了一抹亮色,将直接激活当地旅游市场,为大规模的区域合作插上新的翅膀,拉动经济发展。
“时间就是金钱”,没有谁会拒绝高铁通车带来的利好。省了时,旅客适当地多掏点腰包,承受比普通列车较高的票价,也是能够接受的。但若多掏的钱越过了某个临界点,超过了省时带来的附加值,得不偿失,那通车对于广大旅客来说,就未必是一件值得欢呼雀跃的大喜事,至少其“喜”的含金量会打折扣。如何确保省时的“单喜”变成省时又省钱的“双喜”,这是昔日人称“铁老大”的“铁总”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最近有几条新闻引发了人们的担心。一条是说,12月20日,北京西开往广州、深圳的高铁动卧列车开始预售2015年元旦至1月18日的火车票。打折之后仍要价1100多元,比飞机折扣票贵了近一倍,而其附挂的二等座车票并不打折,也比坐飞机贵。另一条是说,前几天,广东省发改委和广铁集团的官员向人大代表视察组汇报时表示,票价太低造成高铁运营亏损,希望能放开高铁票价,不要再由国家统一定价。这些动向,都曾引来网友的高度关注。
高铁票贵过飞机票,还在以亏损为由希望放开票价,只能说明铁路官员涨价的底气太足了——就不怕高铁空座率高吗?或许,部分车次动卧票预售一空的情况给他们打了强心针,以为再贵也有人坐,可是,这动卧数量毕竟很有限,且是元旦高峰期在京广深、沪广深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开行,怎能因此而管窥蠡测?
即使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旅客人人都买得起高价票,即使这高铁确是人们出行离不了的香饽饽,根本不怕航空、公路运输来竞争,放开票价也于理不合。就算高铁目前不完全属于公共服务,但在我国,高铁逐渐替代普通铁路,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再则,高铁与普铁一样,都是由财政投资建设的,且具垄断性质,若放开由经营者自行定价,就等于大家花钱买台车给你出租,结果坐车时还得担心你涨价,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弥补高铁亏损,必须从内控成本、外拓市场来挖潜,而不能靠“放开票价”。近年来,中国高铁发展迅猛,但公众曾多次质疑一些高铁设施采购价格过高,也确有不少官员栽倒在高铁建设的腐败问题上。唯有堵住形形色色的成本漏洞,同时学民航降低身段打折预售,提高淡季高铁的乘坐率,方能既减亏损,又让旅客真正体验到省时省钱的愉悦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袁云才
编辑: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