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交通部规范预约出租车服务 车身颜色应有所区别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刘雪玉 编辑:谢娟 2014-10-21 10:08:08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规范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
  
  车身颜色须与其他出租车不同 禁止在道路上巡游揽客
  
  本报讯(记者 刘雪玉)昨晚,交通运输部公布《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规定》要求,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出租汽车发展规划,发展多样化、差异性的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预约出租汽车的车身颜色和标识应当有所区别,且只允许接受预约、不得在道路上巡游揽客。该规定自明年1月1日起实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预约租车的多为商务人士及高端人群,需要跟租车公司和代驾公司同时签订两份合同,才能租到预约出租车,手续比较繁琐。此前,北京交通运输管理局也透露,由于北京的租车平台管理不太严格,造成很多私家车非法运营。此《规定》的出台,能够避免私家车非法运营。未来,北京的租车平台将细化预约租车管理模式,向良性的方向发展。首汽和北汽都将提供高端的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
  
  据了解,国外的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是指乘客通过预约车平台,租赁出租车公司的汽车,由出租车驾驶员为其服务。而我国的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模式,有可能是国外租车模式的延伸,也可能包括打车软件等叫车服务模式。
  
  《规定》还对出租车行业的经营许可、运营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今后,当出租车车辆经营权到期后,经营者要想继续从事经营的,必须达到规定的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等级。达不到信誉考核等级的,车辆经营权将被收回。
  
  针对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的出租车电召预约服务,《规定》提出,各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建设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平台,推广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建立完善电召服务管理制度。
  
  预约出租车价格比较高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院长陈艳艳表示,差异性的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带来的新型服务模式。如今,“招手停”的出租车会有一定的空白率,会出现无效交通的情况。实际上,这种预约车的服务价格要比普通车的服务价格要高。同样是打车,乘客的需要也是不同的,有些人希望有更高端的服务、更注重时效性,市面上的打车软件不能符合他的要求,这种情况约车平台就十分重要,因为预约车的约束力更强一些。
  
  相关链接
  
  出租车经营权期限挂钩服务质量信誉考核
  
  中国交通新闻网记者 孙英利
  
  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对规范出租车经营权管理进行了制度设计,明确出租汽车经营权实行期限制,经营权到期后能否继续经营与其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挂钩,优胜劣汰。《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鼓励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
  
  目前,我国共有出租汽车134万辆,企业8000余家,驾驶员260多万人。由于各地出租汽车发展水平不一,特别是行业发展定位不科学、法律法规未完善等原因,影响和制约了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为此,《规定》明确了出租汽车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公共交通等客运服务方式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出行需要。《规定》要求各地按照出租汽车功能定位,制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运力规模,同时鼓励出租汽车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
  
  《规定》对从事出租汽车经营许可条件、程序等作出了规定。从事出租汽车经营服务,应当先取得出租汽车车辆经营权,签订经营协议,并具备相应的驾驶人员、管理制度、经营场所和停车场地等条件;投入运营的出租汽车车辆,应当符合相应的车辆技术条件,配发《道路运输证》。
  
  建立市场退出机制
  
  《规定》明确出租汽车的车辆经营权实行期限制,鼓励通过服务质量招投标方式配置,并建立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将经营权到期后能否继续经营与服务质量信誉考核结果进行挂钩。具体经营期限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根据投入车辆的车型和报废周期等因素确定。
  
  对于车辆经营权需要转让的,《规定》要求依法办理车辆经营权变更许可手续,重新签订经营协议,明确经营期限为其剩余期限,提示经营风险。
  
  《规定》要求经营者依法与驾驶员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经营合同,应当通过建立替班驾驶员队伍、减免驾驶员休息日经营承包费用等方式保障驾驶员休息权。
  
  鼓励发展预约出租车
  
  《规定》与《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等现有规章制度进行了有效衔接,进一步强化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规定》要求出租汽车经营者、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建立投诉举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从为市场提供多样化、差异性服务的角度出发,《规定》确立了只允许接受预约、不得在道路上巡游揽客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模式,鼓励各地探索发展预约出租汽车,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对于出租汽车电召服务作出了有关规范,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服务。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刘雪玉

编辑:谢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