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南云带领家人在维修公路。(资料图片)
彭南云带领家人修的路,弯弯曲曲通向外面的世界。(资料图片)
新“愚公”彭南云:义务修路3年负债18万遭遇车祸后,无力修路的他又成了义务护路人
本报讯(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王为薇)3年,义务修路3.5公里,平均每天3米多,这是益阳桃江县蒋家冲村村民彭南云凿石移山的时间与距离;而18万负债,眼睛4级残疾,却是这位“愚公”的经济损失跟身体损失。
他不怕被人骂作傻子,不怕这辈子吃苦,惟愿后来人能在这条路上收获健康、知识和财富。
倾其所有,筹划修路
彭南云修路的故事,要从7年前说起。
益阳桃江县板溪国有林场蒋家冲村地少山多,山里未通公路的竹林就有5300亩。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楠竹,但路不通,楠竹采伐不下来,村民只能望山兴叹。
2006年,望着满山腐烂的楠竹、一条30厘米宽的山路、自己逢雨必漏的家和村里衣衫褴褛的老老少少,彭南云再也坐不住了:“修路,一定要修一条林业公路。”
尽管有人告诉他,1997年开始修的村级公路,10年才修了四五公里,可他的决心就像一颗种子,一旦落入心灵的土壤,便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执行力。
“我起初的规划是修一条长10.5公里,宽5米的林业公路。”彭南云的构想得到了妻子谢桂花的支持,两人一合计,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牛,得了4600多元,并拿出家里全部积蓄1万元,先后又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
前期的资金筹备完成,彭南云夫妇开始了与村民协商的工作。“由于山前山后都是乡亲的责任地,我带着卖牛所得的4600元去乡亲家签了让地协议,请他们支持我的工作。”
2007年11月,彭南云夫妇扬起了向大山宣战的第一锄。
一家老小上阵当“愚公”
此后,彭南云夫妇每天忙完农活,便带着一家老小到大山里“移山”,孩子们捡拾小石头,夫妇俩搬弄大岩石,挖采出来的废石,一担担的挑进山里埋进深沟。实在推不动的岩石就采取“等”的办法,“等家里来了亲戚,就请他们帮忙抬。”遇到涵洞、陡坡等技术难题,就花钱请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把关施工。
由于夫妻俩只有初中文化,遇到太陡的路面,不知道如何降坡,更不懂路面规划,摸索着修完一段路后发现,连摩托车都走不了,只好又重改路线。有次好不容易把路面往前延伸了50米,本来签了让地协议的乡亲又反悔阻拦,彭南云只好停工,耐心解释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
修路3年负债18万元
2009年3月,在全家人的努力下,路一步步延伸到了山脚。可山脚下一条宽约4米的小河又挡住了他们的脚步,“必须要建桥”。
建桥是个大工程,彭南云不得不再次筹资。他卖掉家中3头牛和3头猪,又从亲朋处借了几万元,一共凑齐5万元后,工程才得以继续。3个月后,长4米、高近30米的桥体完成。此时,彭南云夫妇因修路欠下的债务已达18万元。
当沙石路面延伸至3.5公里长时,一次意外让彭南云夫妇的修路梦戛然而止,“2010年11月20日,我下山请挖机师傅,被一辆摩托车撞上,造成头颅破裂、胸部受伤、胛骨骨折。”
2012年5月,为了解决村民运楠竹的实际困难,蒋家冲村村支两委在了解相关财政奖补政策后,决定接彭南云夫妇的班,继续修建林业公路,预计达35.5公里。这个消息让伤后眼睛四级伤残,头部、腰部经常胀痛的彭南云为之一振。他拖着伤残的身体,再次踏上了征程。
雨天,山石和泥土落满一地,雪天,楠竹垮塌在公路中间,到了夏天,公路两旁的野草长得比人还高。无法再凿石“移山”的彭南云不断奔忙于这条以他起头的公路上,搬石头、移竹子、砍杂草,将这条希望之路护理得井井有条。
他的期望
“我吃点苦,后辈就不会这么苦了”
2010年彭南云遭遇车祸后,很多前来探望的乡亲都骂他傻,“修路的钱在县城可以买套很好的房子,现在搞得一家人温饱都成问题,自己还差点把命搭上。”对此,彭南云总是一笑而过:“我这辈子吃点苦,后辈人就不会这么苦了。”
除了让自己和乡亲把楠竹运出去换钱,对于这条仍然在建的公路,他还有很多期许,“路修好了,120急救车可以来,不怕老人生病,流动放映车可以来,乡亲们可以看看电影,更方便的是,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5点起床摸黑走山路了。”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王为薇
编辑: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