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海峡路,一辆轿车将两名正在施工的工人撞倒,造成一人死亡
原标题:微信提示音响了正在开车的他低头去看……
9月27号晚上10点多,海峡路,30出头的邓强(化名)开着自己的雪铁龙世嘉一路行驶,他从四公里过来,要去九龙坡区。
那天晚上,邓强和几个朋友在南岸小聚,喝了点小酒,“两杯啤酒,小红酒杯大小的杯子”。
进入海峡路后,邓强将挡位换至4挡——这条路货车很多,限速60码。
晚上10点25分,放在一旁的手机响了,是一条微信。邓强顺手拿起手机,一边扶着方向盘继续开车,一边低头查看信息。
突然,“砰”的一声巨响,邓强慌忙抬头,前挡玻璃碎了,他看到,公路右侧躺着一个人。
撞人后弃车离去
9月27号,陈德全和工友邱正友接到一份新活,在四公里海峡路的正中央进行路面施工。路面摆了几个提示减速绕行的红色锥形筒,晚上10点多,工作还在继续,路上的车辆渐渐少了起来。这份活儿一结束,他们就能回家陪老婆孩子过一个“十一”长假。
晚上10点25分,邓强的车径直开了过来,把陈德全和另一个工友撞倒在地,那个工友当场死亡。
邓强意识到出事了,赶紧停车靠边,下车查看,然后返回驾驶室,发动汽车,驾车右转向前方的路口。大约直行了1分钟左右,他把车停在马路左边,弃车离去。
“晚上才开始修路,这么短时间人就没了”
当晚11点左右,记者赶到事发现场。事故发生在海峡路与天鹅堡支路的公交车站附近,警察在事故现场周围立起警示标志,马路中央有一块圆形的施工痕迹。
路面有两处明显的血迹,近的一处在距离施工处5米左右的人行道边,远的一处离施工点近20米。
刘先生住在海峡路绿岸今朝小区9楼正对海峡路的一面,他10点多站在窗台边“打望”,突然听见“嘭”的一声,他赶忙低头寻找声音的来源,却看见之前还在马路上施工的两个工人已经躺在马路上了。
刘先生说,司机在撞得较远的那个人身边停车,下来看了看伤者,“可能发现人已经不行了,他随即又开车从前面的支路跑了。”刘先生说。
“晚上才开始修路,之前听见施工的声音,我还出来看了看,哪知道这么短的时间,一个活生生的人就没有了。”路边一家宾馆的员工张阿姨说。
幸存者还在重症监护室里
28号下午,记者在市急救中心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外找到了伤者的家属。受伤的工人陈德全今年45岁,潼南人,在重庆打工十多年了。他的妻子谢女士告诉我们,陈德全虽然苏醒,但还没有脱离危险期,伤势集中在头部,鼻梁和眉骨骨折多处伤口需要缝合。谢女士说,早上看见丈夫的时候他还在吐血,脸肿得看不出样子。她和儿子一夜都没合眼,女儿正从遵义赶往重庆。
肇事司机已自首
酒后驾车,出事时接到一条微信
9月28号零点20分,民警在南岸区渝能都市经典小区支路处发现一辆号牌为渝AJD×××的银灰色小型轿车,该车引擎盖及挡风玻璃处有明显的撞击凹痕,民警迅速锁定邓强。
昨天,记者从南岸警方获得消息,9月28号下午5点过,邓强拨打110电话,称自己27号晚撞人后逃逸,随后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南岸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自首。据他交代,当时他是独自开车,进入海峡路后,手机微信收到一条信息,低头去看,突然就听到车前方传来了“砰”的响声,前挡风玻璃碎了,车子的车头部位撞到了个东西,同时还听到车子发出了异响。目前,此案仍在调查处理。
记者调查
调查50人仅6人开车时没看过手机
“听到信息提示音,不看就难受”
昨天,记者对50名经常开车的市民进行调查,其中43人使用的都是智能手机,且平时会玩微博、微信等时下热门的社交软件。
50人中,保证自己开车时从来没有打过电话、看过手机的只有6人,多是驾龄较短的“新手”。
不到一半的人说,会根据来电是否重要,判断是否接听。
有近10年驾龄的李先生说,开车时接电话或者看信息会根据当时路况决定,但大多数时候他都会选择看手机。“我对自己的驾驶技术比较有信心。”他说,有时在路上遇到不错的风景,也会减速靠边慢行用手机拍上一张。
而驾龄较短的张女士说,开车时只会偶尔接下电话,“但是只用蓝牙耳机接听,信息那些我还是留到下车在看。”
也有记者曾调查20位20岁~30岁的车主,发现这一群体在开车时使用手机的比例更高。20人都使用智能手机,其中14人都有开车时用手机刷微博或聊微信、QQ的习惯。
有位“微博控”车主说,每隔几分钟刷一下微博已成习惯,“听到信息提示音,不看看就浑身难受”。
开车时低头看微信3秒,会发生什么?
3秒VS50.1米
“重要电话”、“重要短信”、微博、微信……有多少人开车时也很难将手机放下,与这起车祸类似的,因开车时看手机引发的交通事故变得越来越频繁。
8月,青岛一对夫妻带孩子海边游玩,开车看手机发生车祸;9月,阜阳一司机酒后开车弯腰捡手机导致连环车祸;4月,一90后开车玩手机,方向跑偏酿成惨剧。
近日,一则有关交通事故的微博被迅速转发,内容大致为,美国相关部门统计了2001~2007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发现有1.6万人死于边发短信边开车。
很多人以为,自己不过低头1秒,摁下手机接听电话的按键;不过花3秒,打开微信收听一条朋友发来的语音信息;不过花5秒,浏览一张有趣的微博图片。
几秒钟的时间,能出什么事?我们来告诉你,几秒钟的时间,到底会发生什么。
海峡路的限速是60码,假设以60码的上限开车,那么:
花1秒低头摁手机接听键:开出的距离是16.7米;
花3秒看微信:开出的距离是50.1米;
花5秒看微博:开出的距离是83.5米。
交警说,哪怕只走神1秒钟,一旦旁边有车变道,或者有行人横穿马路,司机根本反应不过来。
而在高速路上,这个数据更加骇人。以120码的高速路上限速度计算,花5秒看微博,你将无意识开出167米的距离。
不到一秒VS三四秒
“从人的应急本能来看,开车时收发短信、看微博微信是很容易引发车祸的。”心理专家曹秋云说,车祸发生,只是一瞬间,如果以时间计算,可能一秒钟都要不了。
如果一个司机是全神贯注在开车,那么,一旦前方出现紧急情况,他可以提前采取措施,从眼睛看到,到大脑反应,最后手脚采取动作,整个应急反应过程,不会超过一秒钟。
如果注意力集中在其他方面,比如收发短信、看微信时,应急反应的过程就会非常长,甚至三四秒的时间,都还反应不过来。这时候,事故早就已经发生了。
新闻纵深
开车打电话有法律约束
发微信、看微博呢?
交通法上明令禁止开车时不能接听电话,却没有讲不能发短信。“只有一条规定,可以来约束这种行为。”一位交警说,交通法规定“禁止其它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而“其它行为”,可以理解为包括发短信。但因为缺少明确的司法解释,在执法时,很容易扯皮。
现在路面上的部分监控探头可以很清晰地拍摄下司机开车时的状态,是不是在发短信,也是一清二楚的。这种监控,能否作为处罚的依据呢?南京交管部门负责人说,目前还缺少法律明文的支撑,因此即使拍摄下这些画面,也不会处罚。
数据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
开车发短信比酒驾危险3倍
23倍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研究人员经对100多名卡车司机长达18个月的跟踪调查发现:司机边开车边发短信时,发生车祸的概率是正常驾驶时的23倍,而打电话是2.8倍。
35%
英国运输研究实验室也公布了一组统计数据:驾车时用手机发短信的司机的反应时间会比正常情况慢35%,相比之下,酒后驾车的司机的反应时间慢12%,吸食大麻后驾车的司机的反应时间慢21%。
根据手机应用的特点,开车发微博、微信的危险性应该等同于发短信。
30%
据有关数据显示,开车打电话时人脑反应比酒驾还要慢30%。
4倍
开车打电话,导致交通事故风险比通常高4倍。
链接
美国:用手机导航也违法
到2012年,美国已有39个州禁止开车发短信,其中10个州禁止开车使用任何手机。
今年4月,更有消息称,美国加州法院在审查一件案件当中,裁定驾驶时使用手机导航违法——因为分散了驾驶者的注意力。
日本:
1999年就禁止开车打手机
日本1999年11月开始禁止驾驶员在驾车时打手机。禁令实施后的1999年11月到2000年10月,由于开车时打手机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下降到1351起,下降了52.3%。
英国:
开车打手机可判两年监禁
2007年12月,英国颁布新法规定,开车打手机者一旦被发现,最高可获判两年监禁。新法规定,除打手机外,边开车边调试卫星导航系统、摆弄MP3或iPod、发短信等行为也有可能被判入监。
开车使用手机习惯调查(记者调查50人)
44人开车时打过电话、看过手机
6人没有打过电话、看过手机
来源:重庆时报
编辑:盛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