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重庆:力争5年解决2606个撤并村的“出行难”

来源:重庆时报 编辑:盛学运 2013-09-11 11:14:0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的投入力度,重庆市的农村交通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同时兼具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依然是阻碍不少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
  
  未来5年,重庆市的农村交通建设又将迎来一轮新的飞跃。这一次,政府的目光瞄准了农村交通最大的“短板”—新建1万多公里农村公路,将连接起2603个“出行难”的撤并村;而方便的客运班车,也将开进每一个乡镇的每一个行政村。
  
  这几年,经常去农村的市民都会发现,各区县的乡村公路覆盖得越来越完善,几乎通到了每一个村。市交委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重庆市就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到2012年底,乡镇通畅率达到100%,行政村通达率也达到100%。
  
  然而,重庆市交委主任滕宏伟却告诉我们,即使实现了行政村通达率100%,农村公路“村村通”的目标,也还没有完全实现,农村交通建设还存在一个“死角”—撤并村。
  
  原来,从2000年,重庆市就启动了撤并村工作,全市的行政村数量,由原先的20673个行政村下降到了8737个(含部分居委会),撤并村数量高达11936个。由于撤并村道路没有纳入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到目前,我市仍有2606个撤并村没有通公路,成为了农村交通基础建设的“死角”。
  
  滕宏伟说,解决农村公路通达和畅通问题,最大程度方便广大农民出行,一直是我市交通建设的重点内容。这2606个没通公路的撤并村,进出基本上依赖蜿蜒曲折、狭窄的小路,很多地方连摩托、三轮车都进不去,大部分村民都要步行1个多小时才能出村乘车,这个问题必须正视。
  
  滕宏伟说,农村公路是农业和农民客货运输的惟一载体,是乡村之间互通运输的依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市启动了“撤并村公路通达

工程”,力争通过5年时间,新建农村公路1万多公里,解决2606个撤并村的“出行难”,基本实现所有撤并村通公路,彻底消除农村交通基础建设的“死角”。
  
  40亿元投入,解决153万人出行
  
  滕宏伟说,摸底情况显示,全市2606个未通公路的撤并村分布在34个区县,而且大多集中在两翼偏远地区。要打通这2606个撤并村的交通咽喉,要在渝西地区新建约2000公里公路,两翼地区则要新建约8000公里。
  
  修路首先需要资金的保障。滕宏伟说,这2606个撤并村的自然条件普遍较差,尤其在两翼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工程量大,需要长距离运输材料,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高达40万元,共需投入40亿元资金,解决153万人出行。
  
  同时,市交委将出台《撤并村通达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以确保建路质量和程序规范;建立项目数据库,做实项目,落实好一事一议在土地调整、资金筹集、路线走向等方面的应用,做到让百姓满意。此外,市交委还将强化建设过程管理,搞好社会监督,推行项目现场公示牌制度,主动邀请当地百姓参与项目建设监督,坚决杜绝以速度牺牲质量的倾向,保证撤并村的公路都是优质路,把民心工程真正办好。

来源:重庆时报

编辑:盛学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