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方通衢势如虹 娄底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纪实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俊 编辑:陈珏 2018-12-10 09:44:32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6月30日,冷水江市新城大桥通车。(资料图片)吴建新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周俊 通讯员 彭达 廖燕丁

  湘中娄底,群山围城,丘陵散落,不沿海、不沿边。

  从原涟源县下辖的娄底镇,到原涟源地区县级市娄底市所在地;从更名为娄底地区,再到撤地设市;从中心城区不足6平方公里,迈向60平方公里的现代都市。依托交通建设,这座湖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演绎出内陆城市开放崛起的传奇故事。

  12月7日,大雪节气。娄底高铁南站,往来的旅客川流不息,尽显湘中交通枢纽的繁忙。打开最新版的湖南省交通路网分布图,人们能欣喜地发现:在湖南的几何中心,一条条铁路成“米”字型串联,一条条高速公路成“井”字型排列,一条条干线公路如“蛛网式”密布。过去“内无好路、外无出路”的娄底,经过40年改革开放带动,已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通衢之都。如今,娄底的交通优势,丝毫不输于一些省会城市。

  娄底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道路交通突围的奋斗史。

  直击痛点:出行不再“咫尺天涯”

  上世纪80年代,娄底的公路交通路网是一个半开口的“布袋”,进不易出也难,仅在双峰县有个“窗口”与320国道擦肩而接。各县级辖区没有一条等级公路串联,城区没有一条干线公路通往外界。

  “从娄底镇(现娄底中心城区)到长沙,必须走两段泥泞不平的‘毛马路’,摇晃半天后,绕道双峰县再上国道,至少要8个小时的车程。”回忆起当时的出行情况,娄底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孙泽仁五味杂陈,“清早出门,黄昏才能进城,中间还要在湘乡休整,第二天才能去办事。”

  “内无好路、外无出路。”这是老一辈娄底人的交通记忆。

  当时,新化到冷水江被一条小小的青峰河阻断,两县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涟源到娄底可走老路1810线,却在枫坪与蓝田之间被隔断;娄底到双峰,必须走2条“断头路”,老式吉普车常常抛锚堵塞交通。

  各县市区成为“孤岛”,乡镇之间的交通更为堪忧。年逾80岁的老交通人李泽烈告诉记者:“以前,新化县的水车至上团没有通公路。奉家镇干部到县城开个会得步行,来回至少需要3天。”

  40年前,娄底境内公路总里程288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平均公路密度35.6公里,水泥路面基本为空白状态,优良路率仅12.9%。

  交通不畅的娄底,虽顶着“世界锑都”“有色金属之乡”“能源原材料基地”等光环,却让许多前来投资的外商望而却步;坐拥紫鹊界、大熊山、湄江等众多旅游胜地,却无人问津;盛产的杨梅、黑米、红米、葛根、玉竹等农副产品,却无法外运,大量滞销。

  路,已成为制约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面对严峻现实,娄底的历届决策者们,把打破交通瓶颈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条接着一条建。每个5年规划中,道路交通总是占据最重要位置;每年的项目建设中,道路建设总是优先研究。

  抓住全省“3+5”城市群发展战略、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国省道网和干线调整等机遇,娄底全力推进大交通建设。

  2016年,娄底又提出综合交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十三五”期间,力争二广、娄衡、益娄高速公路和娄底大道娄涟段等20个国省干线公路项目建成通车,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100%,基本建成“能力充分、方式协调、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交通体系。

  一场场交通大会战,在湘中大地隆重铺开。

  高速突围:阔步迈进“同城生活圈”

  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快富。

  2002年12月,全长41公里的潭邵高速公路娄底段建成通车,娄底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迈进高速时代。

  2012年12月,全长96.71公里的娄新高速建成通车,将娄底各县市区串成了一条珍珠链,绑进“一小时经济圈”。

  2014年12月,长韶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娄底承接长株潭地区产业辐射、融入“3+5”城市群打开了通道。

  2017年12月,益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娄底东面的快速通道。加上已通车的娄衡高速,娄底构建起与益阳、衡阳的快速通勤圈。

  “十五”以来,娄底先后建成潭邵、娄新、新溆、长韶娄、安邵、娄衡、益娄等7条高速公路,龙琅高速公路也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目前,全市已建成高速公路主线里程达320公里。娄底的对外交通,从闭塞的“布袋型”转变为通达的“井”字型:东有益娄高速,南有娄新高速,西有安邵高速,北有长韶娄高速。高速公路黄金骨架网络,彻底改写了娄底“外无出路”的状况。

  “娄底境内高速公路可无间隙转换,就近从任意一个口子上高速,可到达境内任意一条高速公路,去往任意一个有高速对接的地方。”娄底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铁雄“霸气”地说。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娄底各县市区全部进入高速公路时代。所有县市区在15分钟内上高速,三分之一的乡镇就近上高速,32个乡镇(街道)建有高速公路互通,加快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刷新的是纪录,缩短的是时间。在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娄底加大铁路干线和高速铁路的项目争取。

  随着娄邵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加上沪昆高铁、洛湛铁路、安衡铁路,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呼南高铁,娄底铁路建设已完成了从“十”字型到“米”字型结构转变,通达的网络使多地“同城生活圈”已成现实。

  通过高铁网络,娄底将实现与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的快速互联互通,实现从娄底出发,5小时以内到达全国50%以上大中城市,国内大多数城市可实现当天往返。

  骨干升级:城乡打通“血脉体系”

  2001年,从新化的维山乡政府到县城有一条“毛马路”连接,共12公里。当地草莓种植户王大喜把草莓运到县城,由于路况太差,草莓全都摇成了一堆“烂泥”,他伤心得大哭一场。这条伤心路2006年已改造成水泥路,当前正准备再升级为高标准的沥青路。

  交通的发展抹去了伤心的记忆,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路。

  改革开放以来,娄底抢抓机遇,掀起一轮又一轮干线公路建设高潮。干线公路实现了从窄变宽、从短到长、从通到全、从线到网的飞越。

  近5年来,全市共完成干线公路建设投资46亿元,新增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372公里。昔日的砂石路、低等级路被一条条宽敞平坦的干线公路所覆盖,全市国省干线优良路率达到92%以上。

  12月8日,在娄底大道娄双段建设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冒着严寒抓紧施工,确保项目早日建成通车。施工员小肖很兴奋:“我家就在马路边上,修好娄底大道就方便出行了。”

  娄底大道总长约116公里,路基宽24.5米,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建成后全程免费。该线路起于双峰县城,途经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终点在新化县城新区。该线路的建设,如同一条“动脉血管”,将娄底境内的县乡公路串联起来,把整个交通“毛细血管”打通,形成紧凑的交通路网。许多断头路、环形路、绕城路被拉通,各县市区实现直线到达。

  干线公路建设风生水起,农村公路推进也不遑多让。

  抓住“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娄底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放大招”。累计投入资金42亿元,完成通达和通畅工程水泥路980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3350公里,比1978年增加10839公里。全市85个乡镇(街道)100%通水泥路、沥青路,2096个行政村(社区)全部通公路,通畅率达100%。

  与此同时,娄底加大农村客运班线布局,累计开通农村客运班线99条,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1276个,大大降低了生产生活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客运班车,在田间地头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

  交通发达,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新化县琅塘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戴祝元说:“娄怀高速、龙琅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交会,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曾经的穷乡僻壤之地,居然会离外界这么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