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山西公路深化改革落实见效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石中生 马勇 编辑:陈珏 实习生 黎梦竹 2017-07-21 15:43:01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的山西气温接连攀升,较往年更早进入“烧烤”模式。空气中涌动着滚滚热浪,马路上已经看不见几个行人,但在208国道长治过境段现场,施工正在紧张进行。

  该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建的长治市国道环线改扩建工程由207国道、208国道、309国道长治过境段组成,全长112公里,于今年3月2日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

  9亿元,放在全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大盘中,并不引人注目,但大大缓解了公路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并让建设者有了撬动社会资金的“底气”。而这“底气”正是得益于一场改革。

  市级政府主动补缺口

  多模式拓宽资金来源

  2015年,山西省公路局把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有力手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山西省委省政府及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深化改革的一系列精神,牢牢扭住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发力,多点推进。

  2017年,山西省加快了改革步伐,实施公路建设筹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省补市建、省市共建、PPP、BOT多种模式并推,拓宽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建立有稳定来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公路建设正常开展。

  “经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筹融资改革方案先后数易其稿,省交通运输厅把专题研究提请省政府批准后才可实施。”据山西省公路局党委书记雷天才介绍,2009年成品油税费改革以前,山西省干线公路建设主要依靠“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改革后,原有的融资平台没有了。国家提出以财政资金为主解决普通公路的建设问题,资金来源只剩下了中央车购税补助投资、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建设资金缺口非常大。

  面对资金缺口,省内各级政府、公路管理部门提前部署,主动担当,化解资金压力。

  在长治市国道环线改扩建工程规划阶段,长治市政府明确公路部门为实施主体,主要负责项目前期、建设管理,按程序向交通运输部申请中央车购税补助;市政府主要负责征地拆迁等工作,资金方面主要负责筹措中央车购税补助之外的投资。

  通过改革,发挥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借助外力、借力造力,把公路部门与市(区、县)政府、社会资本等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实现“1+1>2”。

  目前,实体工程完成投资1864万元,完成桩基施工58根。其中208国道长治过境段已建设涵洞6道、通道3处,207国道长治过境段比干岭隧道也进入施工阶段。

  建设模式和机制的创新突破,推动了公路建设的发展,好消息频频传来:总概算投资180亿元的16项干线公路新改建工程全部完成工可批复,已完成前期工作的14个项目建设规模为322公里。

  企业转型升级

  疏解人员就业压力

  全面深化改革,除了资金,企业人员安置也是一块“硬骨头”。

  “2017年2月,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新一届党组成立,省公路局是新任厅长调研的第一站,路桥企业改革是厅长关注的首要问题。”山西省公路局局长惠高峰告诉记者,目前省公路部门管理着国有运营路桥企业10个、待破产路桥企业3个,在职员工近7000人,退休人员近2000人,负债高达60亿元,部分企业的职工工资及社保存在拖欠现象。

  2017年3月,山西省公路局深化路桥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对路桥企业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坚持“一企一策”,不搞一刀切;合理界定总规模,发展壮大一批、关停退出一批、跨界转型一批。

  山西省筑路机械厂(简称机械厂)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事业单位改制成企业后,受诸多因素影响,企业负担日趋沉重,设备老化,人才流失,生产几近停滞,长期处于负债经营。

  山西省公路局党委通过“一对一帮扶”的办法,将机械厂交由效益较好的山西晋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简称晋路公司)代管,代管后由晋路公司借款给机械厂员工发放工资暂行过渡。

  “一厂一公司同时管理,新旧制度的更替,新老员工的安置,一连串问题急需解决又困难重重。”初接“烫手的山芋”,晋路公司董事长郝增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问题重重且复杂,只有改革才能寻找出路。

  经山西省公路局指导,结合市场调查,机械厂暂停生产。在晋路公司的协助下成立了两个新公司(山西晋路励新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山西晋路易事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实行产业升级,转向大型计衡设备生产和超限站、收费站称重设备及系统的维护保养等经营领域。

  “企业转型后,机械厂组织构架不变,全厂职工身份不变,组建的新公司也将安置机械厂全厂在职职工。”晋路公司总经理孙明方表示,这场企业改革是在探索中进行,目前初步解决了200多名员工的吃饭问题,下一步将加快转型,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扭亏为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企业还将增加员工培训次数,提升每一位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技术水平,让员工切身参与到企业改革中,共同进步,保住员工真正的“饭碗”。

  与此同时,一项项举措也相继出台,青壮年劳务输出、厂区土地开发、开办社会养老机构、组建运输公司,全省企业转型从迷茫到清晰,“老大难”问题有了针对性解决办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