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贯通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刚 编辑:陈珏 实习生 黎梦竹 2017-07-07 15:24:07
时刻新闻
—分享—

 

青州航道桥。刘志诚摄

  7月7日上午,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上旌旗招展,云帆飞扬。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实现贯通,也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

  一桥飞架粤港澳三地,“粤港澳大湾区”由此实现“闭合”。

  摘取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也是迄今世界最长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王冠”。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实现“六个最”: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桥梁。

  大桥集桥、岛、隧、连接线于一体,其中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无论从空中俯瞰,还是从深海远眺,港珠澳大桥就宛如一条巨龙雄卧在伶仃洋上。

九洲航道桥。林桂炎摄

西人工岛。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主要包括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九洲航道桥三座通航斜拉桥和20公里通航孔桥。

  岛隧工程为港珠澳大桥核心工程,号称世界桥隧领域的“珠穆朗玛”,包括两个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该沉管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堪称港珠澳大桥“最难啃的骨头”;桥梁和隧道的转换通过海中两个人工岛来实现,这样的设计满足港珠澳大桥今后30万吨油轮满载通航。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我国具有世界最强的桥梁建设队伍,但海底隧道建设经验不多,相对薄弱。尤其是港珠澳大桥长达6.75公里的‘岛隧工程’,对于中国大部分工程师而言,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大桥工程总监张劲文表示,经过认真研究,“岛隧工程”单独采用国内极为少用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这样的好处是可整合全球范围内最优资源,同时实现“设计施工联动,施工驱动设计”的目标。

  这种全新的模式付诸实施后,“岛隧工程”设计施工及全球各项最新技术的采用融为一个有机整体,工程无论在质量、进度、技术创新、资源整合与统筹、简化管理环节及减少管理界面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实现隧道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等一系列世界纪录,创造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设奇迹。我国沉管隧道建造水平一跃成为国际一流水平。

  “流水线”上的世纪工程

  港珠澳大桥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但如果我们将港珠澳大桥从结构的角度分解开来,则主要由钢箱梁(桥面)、桥墩和海底沉管等几大部件构成。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的用钢量达42.5万吨,约为60座埃菲尔铁塔,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如此大规模地使用钢箱梁的工程。同时港珠澳大桥使用的钢箱梁设计使用寿命需120年,且大桥施工工期有限,使用传统的板单元人工焊接质量不稳定,工期也无法保证。

钢箱梁吊装。卢志华摄

  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大桥设计者、管理者与建设者实现一个大胆设想:“在工厂中像生产汽车零件一样,使用机器人焊接,流水线作业生产钢箱梁。”

  经过艰苦的自动化设备开发及产品调试,全球第一条智能化钢箱梁板单元生产线建立起来,从工厂流水线上使用机器人焊接生产出来的板单元质量优良、效率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桥建设者们推动的“工厂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钢箱梁板单元全自动生产线获得空前成功,推动我国钢箱梁制造行业的创新、变革和进步。

沉管预制厂全景。姚治强摄

  而在大桥核心工程沉管隧道施工也同样采用工厂“流水线”生产,设计者将长约6.7公里沉管隧道设计为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合龙段最终接头组成,将建设分解为三个步骤:沉管管节预制、隧道基础处理和沉管浮运安装。建设者们在国内首次采用工厂流水线预制工艺预制沉管管节,他们用14个月在桂山岛上建成世界最大的沉管预制厂。从2012年5月7日管节预制启动,到2016年12月26日完成全部28节直线段管节和5个曲线段管节,预制厂内的两条生产线历经四年半的时间,创造百万方混凝土现浇无裂缝的奇迹。

沉管安装。薛安平、陈立通摄

  沉管隧道标准管节长约180米,重约8万吨,由8个管段组成,管壁厚度达到1.5米。33节沉管预制完成后先后择机拖运到海中施工地点进行沉放安装。2017年5月2日,重达6000吨的最终接头正式起吊安装,5月25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焊接合龙完成。

  钢箱梁、桥墩、沉管隧道“车间化”“流水线生产”,建设者们几乎将港珠澳大桥这个“世纪工程”整个搬进工厂,这绝对是超级工程建设史上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大湾区闭合”释放无限能量

桥面施工有条不紊推进。

  随着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贯通,主体工程已实现贯通,岛隧工程只剩下东、西人工岛上建筑和隧道铺装、内装施工,交通工程已完成样板段设备安装送电,各项施工和营运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大桥建设者们正在为实现2017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冲刺。

  在伶仃洋上,港珠澳大桥的横空出世,形成一条粤港澳三地人民期盼多年的珠江两岸交通要道,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改变珠江三角洲经济版图,“大湾区”实现“闭合”。

  目前,人们从珠海到香港陆上可能要花费4个小时,从澳门到香港的水路也要花费1个多小时。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首次实现澳门、珠海与香港的陆路连接,“半小时生活圈”仅一步之遥。三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大大畅通,让湾区两岸深度握手,促进三地在综合运输、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旅游观光、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在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的同时,同处珠江口的“深中通道”也于5月1日实现首个钢圆筒顺利振沉到位,这标志着深中通道建设进入实质性实体工程施工阶段。

  粤港澳大桥与深中通道的“闭合”,为人们留下无数联想空间。交通的“闭合”必将促进大湾区形成“闭合环状”的都市经济圈,共同迎来开放、联动、合作、共享的大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粤港澳三地形成紧密的互动联系,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桥一桥飞架三地,以及“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的“8”字形交通大环线,打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想象空间。她将彻底打通珠三角东部“深莞惠”与西部“珠江中”两大经济圈,并使以广州、香港、澳门为几何支撑的“大湾区”核心区融入“1小时生活圈”。这对珠三角地区的均衡发展、优化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闭合”的大湾区将形成连接深港、广佛和珠澳三大经济圈的闭合快速路网,大幅提高香港至珠江口西岸的运输能力;大桥通车后,珠海等地将成为港澳服务业转移的重要延伸地。随着港珠澳大桥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珠江口西岸城市群与港澳地区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入,这意味着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同时,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建成,将区域内港口、机场、城际轨道、高速公路等贯通连接成为畅顺对接的立体化交通体系,促进沿线经济要素的流动,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能量和辐射力将极大增强。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它已经与东南亚一些地区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分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及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的“闭合”,“粤港澳大湾区”今后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所能释放的能量将无可限量。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重大节点

  2012年7月,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钢结构制造和桥梁土建工程开工;

  2013年12月2日,港珠澳大桥首片组合梁成功架设;

  2014年1月19日,港珠澳大桥首跨钢箱梁在深海区架设完成;

  2014年12月14日,桥梁工程桩基施工全部完成;

  2015年2月10日,桥梁工程CB05标完成最后一片组合梁吊装,率先拉通;

  2015年4月20日,桥梁工程CB05标九洲桥207号墩上塔柱整体吊装成功,并于5月11日竖转提升到位,九洲桥扬起“双帆”;

  2015年5月14日,青州桥57号主墩索塔上横梁“中国结”J1节段最后一次吊装顺利完成,青州桥索塔“中国结”吊装全部完成。

  2015年9月6日,主体工程220座墩台全线完工;

  2016年4月11日,青州桥中跨合龙段MCL梁段顺利吊装完成,桥梁工程CB03 标成功合龙,打通了从西人工岛上桥的通道;

  2016年6月2日,江海桥138号钢塔(第三座海豚塔)成功吊装,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7座桥塔施工全部完工;

  2016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江海桥合龙,也标志着主体工程桥梁成功合龙;

  2016年9月27日,主体工程桥梁工程全线贯通,除剩余少量附属工程和钢箱梁补涂施工外,主体施工基本完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