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药驾”了吗? 盘点不适合驾车时服用的药品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 编辑:谢娟 2014-10-20 11:36:19
时刻新闻
—分享—

    1、药驾有怎样的危害
  
  [XCAR原创用品] 近几天来,空气多变,笔者身边很多同事朋友都不幸患上感冒发烧等病症。很多病患也反映生病之后感觉头部昏昏沉沉,反应和思维敏捷度明显下降,开车驾驶时需要额外小心。很多人认为这只是病痛带来的影响,而忽视了药物作用。闲谈中笔者发现,还是有不少朋友都不知道“药驾”这一名词,觉得药驾等同于酒驾,认为药驾只是因为部分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成分而引起的交通违章。其实药驾远远不只是这些,药驾的危害也丝毫不低于酒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下药驾,看看究竟服用哪些药物时不适宜驾驶。
  
  所谓“药驾”,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根据美国《先驱快递报》报道,官方统计数据对比显示,服药后驾驶和酒后驾驶都属危险行为,严重情况可能致命,不仅影响公共健康,也危及公共安全。

    美国卫生部药物滥用及心理卫生服务管理局回顾多项研究结果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的驾车者中,25%药物测试呈阳性,18%的车祸死者服用过药物。奥地利也有科学家在研究了9000起交通事故以后查明,其中16%是因驾驶员服了某种药物所致。而根据澳大利亚的调查显示,因药驾被判有罪的人数也已经超过了酒驾。

    根据我们得到的随机调查数据显示,被采访的50名市民中,虽然一半人有车,但是仅有9人表示听说过药驾,并表示会有所注意。其余的受访市民表示没听过药驾,不知道人在生病后服用某些药物是不能立即开车的。不仅仅是普通市民不在意,一些药店的导购员也不太重视药效对开车的影响。笔者分别走访了多家药房,对于“作为驾驶者自主买药时有无特殊禁忌”这一问题,个别导购员只是提醒了“感冒药容易嗜睡要慎选”,“部分药品含有酒精成分易引起酒驾”。

    研究发现,药物和酒精一样,都能削弱人类思维清晰性和判断力,而要安全驾驶汽车,司机需要保证基本的脑功能正常,包括认知、理解、注意力、平衡、记忆、小肌肉运动能力、协调力等。而药物和酒精都能直接损害这些能力,至于受影响的程度,则要视乎不同人的耐受性和新陈代谢率,因此造成危险的酒驾或者药驾量因人而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有七类药品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并且建议服用这些药物期间禁止驾车。这七类药品分别是:抗组胺药,抗抑郁、焦虑类药,镇静催眠类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心脏病用药以及降血糖类药。一份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吃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的事故率,达72%;而吃抗抑郁和镇静剂的人,事故率达97%。下面让我们根据我们日常的用药分类逐一分析这些药物带来的影响。

[NextPage]

    2、易引起药驾的药品
  
  感冒药及抗过敏药

    常用感冒药及抗过敏药中多含有抗组胺成分。这种成分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令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灵敏。例如治疗此类疾病常用到的扑尔敏,其主要不良反应就有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会影响驾驶。除扑尔敏外,还有息斯敏、苯海拉明(苯那君、可他敏)等抑制中枢神经的药物也可引起嗜睡、上腹部不适等反应;富马酸酮替芬可引起嗜睡、反应迟钝、头晕、头痛、目眩、倦怠等反应明显;赛庚啶被不少人当做“助眠药”应用;茶苯海明(乘晕宁、晕海宁)可引起嗜睡、口干、调节紊乱、泪腺分泌减少、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日常生活中,常用含有抗组胺成份的感冒药有新康泰克(美扑伪麻片)、泰诺感冒片(酚麻美敏片)、纳尔平口服液(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感康片(复方氨酚烷胺片)、速效伤风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白加黑片(氨酚伪麻美芬片Ⅱ/氨麻苯美片)的夜用片、复方岩白菜素片等。还有其他中西结合类药物,如感冒清胶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胶囊、重感灵片、999感冒灵颗粒等等。所以购买此类药物前最好提前看清药物成分及不良反应。
  
  镇咳镇痛药

    知道药驾的朋友基本都了解部分止咳糖浆中含有酒精成分,可是镇咳镇痛药物不仅仅含有酒精那么简单,因为其中的部分成分甚至会影响神经中枢。例如可待因,是从罂粟属植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鸦片类生物碱,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镇咳、镇痛和镇静作用。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会导致服用者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药还会引起感觉功能紊乱。其他镇咳药,如“咳必清”、“咳快好”等,也是中枢性镇咳药,有致疲劳倦睡作用,可能影响到思维与操作的敏捷性。而其他镇痛药,有鸦片,吗啡、盐酸古碱等,作用于中枢神经,会产生幻觉,精神松怠,平衡感丧失等问题。所以服用此类药物时是一定不要开车的!
  
  抗消化性溃疡药

    如洛赛克(奥美拉唑)可导致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嗜睡及下肢麻木、感觉异常等副作用。又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时有头晕、头痛或疲乏、嗜睡反应。
  
  镇静催眠药物

    从名字来说我们就可以发现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不适宜开车。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如,安定、氯硝安定、佳静安定等苯二氮药物,该类药物也常用于抗焦虑药。此外苯巴比妥,偶尔用于顽固性失眠,但醒后往往有疲倦和嗜睡等后遗效应,并且可持续多日,停药后短时间内也不宜驾车。中药成分麻黄碱也具有中枢兴奋作用,常见失眠、情绪不安、眩晕、头痛和心悸等不良反应症状,也应注意。
  
  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

    我们都知道滥用抗生素不好,长期使用庆大雄素、链霉素等氨基糖普类抗菌药,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感到周围物体发生旋转性或波浪性运动,致使平衡失调等不良反应,驾车时慎用。而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等药物会让部分人身体不适,引起听力衰弱、大量出汗甚至虚脱等症状。
  
  降压药
  
  部分降压药如心得安、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嗜睡、头痛、眩晕和低血压反应等,不利于驾驶安全。新型降压药物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初期,机体处于适应调节阶段,较易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这时应慎重驾车。
  
  抗心绞痛药
  
  如硝酸甘油、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心痛定(硝苯地平)等,会有头痛、眩晕、视物模糊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
  
  如奎尼丁、心得安(普萘洛尔)、慢心律(美西律)、安搏律定(阿普林定)等,常有眩晕、头痛、失眠、嗜睡、低血压,或有耳鸣、视觉障碍与手颤、感觉异常等反应。心律平(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也有头晕和头痛反应。
  
  降糖药

    如果降糖药选用不当,或偶然因素引起的低血糖,也会影响驾车安全。因此,驾车时,要谨防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头晕、多汗、虚脱等。各类降糖药物都具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潜力,但以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多见。若在饥饿状态下用药更容易出现问题。消渴丸中,含有西药成分格列本脲(优降糖),虽然剂量不大,但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很强,仍然具有诱发低血糖反应的潜力。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期间,最好不要开车。如果必须开车,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降糖作用平稳、不易出现低血糖反应的品种。

[NextPage]

    3、保健品及如何避免药驾
  
  保健品

    保健品中的褪黑素(脑白金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各国都规定驾车和机械操作者不可服用。在欧洲甚至不准作为保健品销售。中药天麻也常作为保健品使用,其含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天麻素,该成分具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人参、西洋参制剂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但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欣快、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意识混乱等神经系统症状。而对于一般驾驶者比较偏好的红牛等功能性饮料来说,虽然能够暂时提神,但是并不能消除疲倦,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此类饮品。所以,驾驶人员在行车疲劳时应注意中途停车休息,而不要过分相信提神醒脑药物的功效。
  
  如何避免药驾?

    虽然药驾危害严重,但是当前我国的法律,如《刑法》和《交通安全法》,只存在有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车的规定,缺乏对药驾的明确规定。但是国外很早就开始在美国,酒后驾驶的法律同样适用于药后驾驶。仅2010年,美国就有37个州通过了禁止药后驾驶的法律。法国也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要求药厂在药盒上以不同颜色标识,这种做法一目了然,也达到了警示效果。

    根据医生建议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另外看病和服药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病时,主动表明身份:“我是司机”,或“我开车上班”,以提示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普通常见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选择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如日夜百服宁中的“日片”;白加黑中的“白片”等。
  
  二、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或是商品标签,特别是“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量、禁忌症”等。如果有此类副作用,注意事项中会注明服用药物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三、不可超剂量用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若自己买药吃,种类要越少越好。
  
  四、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要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
  
  五、等药效消除得差不多后,或药物已经过了血液浓度峰值的时间,再开车上路。
  
  六、服药期间如果出现异常,尽可能去医院请教医生,不要勉强开车,以免发生交通意外。
  
  最后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好身体,在天气多变及换季之时注意保暖及适量增减衣物。在冬季车内空调温度不要过高,以免下车时着凉。避免生病才是避免药驾的最好方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交通频道首页